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對銅冶煉能力過快發展發出預警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透露表現,目前一些地方和企業快速擴大銅冶煉能力,造成了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局面。盲目擴張帶來金融風險和環境壓力。中國對銅行業相干的專項發展政策已經在擬定中。 綜合媒體11月8日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表現,目前全國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18個,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項目11個,建設總規模約115萬噸,投資總額約100億元左右,按照目前發展態勢,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冶煉能力,遠遠超過屆時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透露表現,目前對銅行業相干的專項發展政策正在擬定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第三季度工交經濟運行會上”,賈銀松副局長分外做了“克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的報告,這傳遞了一個旌旗燈號,銅行業開始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 賈銀松在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銅的生產流程以銅精礦--火法冶煉粗銅--電解銅--銅加工材為主導,近況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煉能力,冶煉能力又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銅礦山的生產能力只能知足冶煉能力的40%,而冶煉能力僅能知足電解能力的63%。截至2004年底,粗銅冶煉能力達163萬噸,昔時粗銅產量132萬噸,電解銅產量217萬噸,銅加工材產量416萬噸。昔時全國銅的消耗量為450萬噸銅(含精銅320萬噸),而國內銅精礦資源和廢雜銅回收提供的數量有限,還必要通過進口(包括銅精礦、粗銅、廢雜銅、電解銅和銅材)知足市場需求。 而銅行業高速增加的緣故原由是“經濟的快速增加,分外是電力建設規模的賡續擴大”造成短期內供求緊張失衡,銅價一起上揚。這極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快速擴大銅冶煉能力的積極性,造成了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局面。盲目擴張帶來金融風險和環境壓力。 讓賈銀松憂慮的是,這些銅企會重蹈電解鋁行業的覆轍。這就和電解鋁一樣,盲目擴張后就是供需失衡,價格下跌,結構調整,企業停產。這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固定資產投資虛耗和金融風險。 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的數據表現,目前銅行業在建、擬建項目總投資已超過200億元,其中有大量的銀行貸款。銅冶煉行業假如出現虧損局面,形成不良資產,無疑將會造成固定資產投資受損,增長金融風險。 而且,因為銅冶煉是資金投入高、環境影響大、資源依靠性強的行業,假如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勢頭發展下去,將會加大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 中國目前已探明的銅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5.5%。新探明的資源大多處于邊遠地區,基礎設施微弱,短期內難以開發行使。而現有很多礦山資源漸漸枯竭。銅冶煉又是重要的高耗能行業,同時在冶煉過程中還排放肯定量的二氧化硫氣體。而在新上項目中,部分企業甚至仍然采用能耗高、緊張虛耗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與設備。是抓是放?國家與企業意見相左。 為了精確指導銅冶煉行業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統籌考慮環境、資源、能源的承受能力,從周全、和諧、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研究制訂響應的政策措施。 賈銀松在報告中指出,這些措施包括銅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專項發展規劃;制訂行業準入標準;增強市場準入管理等。譬如國家會根據《資源法》和《環保法》制訂環保政策,進步企業進入門檻,控制給企業的信貸規模等。 但據了解,目前國內一些銅礦企業的看法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存在分歧,他們認為“銅冶煉發展的態勢是好的”,產能的擴張是內需拉動的效果,2000年以后我國銅消耗一向保持著15%左右的增加,并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銅消耗國。而且銅行業不是高污染行業。銅的熔煉環節憑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裝備,完全可以達標排放,無論從國家煤電油運的承受能力及環境承受能力上,照舊從國家經濟戰略安全上考慮,都不可將銅冶煉與電解鋁等同。 賈銀松指出,在幾大有色金屬行業中,鋼產業已經有了發展政策,鋁產業的發展規劃9月7日已經過國務院贊成,近日將召開消息發布會,而如今國家開始對銅進行宏觀調控,而下一個調控目標則會是鉛。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