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環經濟理念統領外經貿發展
隨著我國對外經貿延續、快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建設的周全提速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加強。但同時也凸顯我國資源的緊缺,環境污染的加劇,及貿易摩擦的增多。要促進外經貿持續發展,貫徹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就成為我們唯一精確的戰略選擇。 一、緊張的戰略選擇 世界經濟發展經歷了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傳統的經營模式。它對待人類與天然界的關系是掠奪性地從天然界獲取資源,又在生產過程中隨意排放廢棄物,在消耗過程中隨意丟棄包裝物和其它廢物,構成物資單向流向性線型經濟。第二種是以“先污染、后治理”為特性的“過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種就是循環經濟模式。它尋求人與天然的協調發展,合理行使天然資源,削減污染,重復和循環多次使用物質資源。 傳統經濟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這兩種經濟模式在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著天然資源,污染著生態環境。到二十世紀 9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基本形成了源頭預防和全過程污染控制的團體治理思路,循環經濟開始形成。這種經濟模式把經濟運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生產—消耗—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高行使、低排放、再行使”的良性循環。 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多數行業相沿的仍是“高消費、高產出、高排放”的線型經濟模式。我國外經貿工作就是在這種模式中發展起來的。在外經貿發展的同時,消費了國內大量資源,使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趨于惡化。分外是在行使外資中,部分地區存在著盲目引進、重復引進、不加選擇的引進,至使一些高耗資源、高污染項目被引進投產,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的消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們要實現外經貿持續發展,既要全國外經貿工作者不懈努力,又必要資源和環境的有力支持。面對我國人多、地少,水缺、礦產資源人均儲量低的實際。必須徹底變化粗放型經濟和外經貿增加體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人與天然的協調同一,執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全球化配制及資源的再生、重復使用,走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精確道路。 二、變化外貿增加體例是重點 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是變化外貿增加體例。在計劃經濟時代,出口計劃是作為指針性計劃下達,外貿企業為了完成義務不惜成本出口創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出口計劃變為引導性計劃,但為國家多創匯的榮譽感和名次排序等,乃成為企業多創匯的動力。市場經濟的法則要求任何企業 (包括外貿企業) 既要擴大本身的市場份額,更緊張的是要有用益,并以效益為中間,開展國際貿易運動。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就是要徹底變化外貿粗放型的增加體例,即不計成本 (包括環境成本) 的擴大出口,“出得越多,虧得越多”;低產出、高投入的“薄利多銷”和為下場部捐軀全局的“高排放高污染、低產出低回收”的出口的模式。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機電產品為核心,低投入高產出,創匯、效益、環境三豐收的新模式。講究對外定價原則:壟斷性產品限量高價販賣,上風產品競價多銷,競爭性產品采用彈性價格天真販賣,資源性產品限價限量販賣。出口生產企業要普遍執行“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節約使用資源,削減廢棄物排放,循環行使資源,以效益環境雙贏為己任。 變化外貿增加體例當前的重點,是要解決我國外貿中存在的“三低”( 檔次低、賣價低、效益低)、“一多”(貿易摩擦多) 狀態?!叭汀?、“一多”是由我國經濟長期執行的粗放型增加體例決定的,我國人口浩繁,技術、工藝相對落后,發展的動因特別很是強烈,對資源和環境構成偉大壓力。與此同時,我國的資源回收率卻很低。這充分反映出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缺陷和弊端。目前外貿存在的出口產品檔次低、賣價低、出口企業效益低和貿易磨擦增多,就是這種粗放型經濟增加模式和外貿增加模式孕育的效果。由傳統的工業生產模式、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和任意排放的生產環境必然生產出低檔次的、低賣價的“大路貨”;而“高投入、低產出”必然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這種中、低檔次的出口產品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同屬一個產品檔次,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進而引起的貿易磨擦劇增,甚至出現如素有歐洲鞋都之稱的西班牙焚燒中國溫州鞋的埃切爾事件。粗放型的外貿增加模式已走到終點。要突破發展的“瓶頸”,執行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科技提高、高檔化的道路。堅持高質、高效、低排放、再行使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從“以廉取勝”過渡到“以質取勝”,從物美價廉走向物美價高。因此,我們要徹底變化外貿增加體例,以適應我國外貿做大做強的必要。 三、行使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關鍵 循環經濟遵循生態學規律,構成一個“資源采集—生產過程—流通領域—商品消耗—廢物降解再生”的反饋流程。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加入 WTO 后國內經濟快速與國際經濟接軌,循環經濟鏈已延長到世界各地,行使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 外經貿俗稱“一手牽兩家”即國內生產企業與國外消耗者,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這是循環經濟鏈中緊張的一環,也是行使國外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橋梁。因此,外經貿在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中肩負緊張責任: (1) 要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精確指導國內生產企業,生產加工“低消費、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環、可回收、再行使”的出口產品,杜絕那些“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不可再生和行使”的出口產品,從源頭指導國內生產加工企業把好關、使對外經濟貿易在一個全新的高起點上運行。 (2) 引進國外先輩技術和工藝,指導國內生產加工企業,更新改造“粗、老、笨、重”的陳舊設備和落后的高耗低值的加工工藝,以國外先輩工藝、技術進行出口產品的生產加工,創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檔次、高賣價的出口產品。嚴酷限定生產和出口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級產品,分外是質料性產品。 (3) 精確應對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根據我國產業政策,積極歡迎國家優先發展的產業轉移,對一些發達國家為集中力量發展本國高新技術,而將一些資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業向外轉移,我們要果斷抵制。我們既要捉住機遇又要趨利避害,以我為主區別引進,形成有利于資源持續行使和環境珍愛的合理的國際分工格局。 (4) 充分行使兩種資源,執行全球資源的上風配置,促進循環經濟持續發展。 我國人口浩繁人力資源雄厚。解放五十多年來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生產加工業,加工上風展現。但我國人均天然資源匱乏,能源緊缺,要充分行使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執行上風互補,確保我國經濟安全。 一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含量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是以客商進料 (或來料) 在我國進行生產加工,復出口的一種貿易體例,這種體例能最大限度地行使國外的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行使我國的諳練人力資源,進行加工、裝置,是國外資源與國內人力資源的上風結合,是創建節約型社會的首選國際貿易體例。但在發展加工貿易時,應禁止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貿易項目,確保加工貿易健康發展。 二要“走出去”投資建廠,或合資合作,直接行使國外資源,參于世界經濟循環。 投資建廠重要是,行使當地的資源上風和產地配額加工出口。很多走出去的企業已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實踐證實投資建廠是行使兩種資源的成功體例。 三要合資、合作,參于國外資源能源的開發和行使?!白叱鋈ァ钡囊恍┐笮推髽I直接參加當地礦藏、石油等資源的開發,有的已形成了相稱的規模,他們的產品直接支援了國內經濟發展,成為循環經濟中緊張的一環。 四、精確指導 措施落實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一項復雜的體系工程,必須堅持精確指導和輔以得力措施。 (1) 輿論指導。發展循環經濟要增強輿論指導。2004 年 11 月商務部等 11 個部委聯合出臺了《三綠工程五年發展綱要》,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緊張行動和政策指導。我國有 13 億人口,假如仍相沿“高消費、高產出、高排放”的線型經濟模式,必然導致資源危急,環境危急;假如 13 億人及各行業都厲行節約,對資源進行再行使,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就有安全保證。發展循環經濟既必要當局的倡導和企業的自律,更必要廣大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要通過教育宣傳,進步企業和公眾的資源環境意識和綠色消耗意識,為發展循環經濟打下優秀的社會基礎。 (2) 經濟杠桿。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觀念和社會實踐的變革,必須行使經濟杠桿建立利益機制。首先依據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準則,對“低耗、低排放、少污染、再行使”的各類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給予價格優惠;對于純資源性商品出口企業執行多征、少退的稅收政策;大幅度進步資源分外是有數緊缺礦產資源的價格及高耗能源企業的能源價格,以克制此類產品的發展。其次進步排污收費標準和違規排污處罰標準。同時要制訂和實施精確的金融政策。金融機構對循環經濟發展給予重點信貸支撐??萍冀涃M應重點支撐循環經濟的研究、實驗。 (3) 科技先行??茖W技術是生產力。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科技應該先行,要制訂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規劃,集中解決制約循環經濟的難點和關鍵技術。同時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以“低耗、少污染、再回收”的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賣價的產品替換傳統出口產品。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開發區,分期分批推行循環經濟生態園區的技術改造和建設,在全國外貿發展中起示范和推動作用,使外貿步入循環經濟的軌道。還要加大資源再生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進步資源的行使率。 (4) 法律保障。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系統,確立循環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明確當局、企業、社區和公民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責任和任務,并建立有用的執法監督機制,保障循環經濟依法進行,順利發展。 (5) 政策支撐。各級當局對發展循環經濟要高度正視,將循環經濟的發展作為經濟持續發展的長效戰略來抓。要采取組織措施,將發展循環經濟的成效作為向導干部考核內容之一,包括:資源生產率、行使率、回收率及廢棄物最終處理率等循環經濟的基本評價指標。 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當局對企業的評價要加入循環經濟的內容。對實施循環生產、回收和廢棄物的出口型企業,對行使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成效的企業,給予政策方面的優惠。同時要嚴峻查處虛耗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舉動。通過政策等調控手段促使企業積極參于到發展循環經濟中來。在全社會中營造一種創建節約型社會,促進我國外經貿持續安全發展的氛圍。 (6) 建立預警機制,督促循環經濟健康發展。執行循環經濟模式,是一個漸進的,帶有強制約性的經濟發展過程,有肯定的阻力和壓力。要建立、健全強有力的預警機制,監督全國經濟在納入循環經濟模式中健康發展。 預警機制,以當局職能部門為主,民間、中介等組織為輔。這些部門和監測部門共同組建循環經濟運行預警網絡。按循環經濟的要求對境內各類企業執行預警監督,監督內容包括:原材料的采集、產品的生產加工、產品的包裝出運和販賣、“三廢”的排放及遺棄物的回收再生等。預警分為五個級別,藍色為基本吻合循環經濟要求,鼓勵其發展;綠色吻合循環經濟要求,支撐其擴大生產和出口;黃色部分違反循環經濟要求,責令其改動,增強監控,限定出口;橙色為重要環節違犯循環經濟要求,責令其限日改動,停息出口;紅色為緊張警告色級,全過程緊張違犯循環經濟要求,責令其停產整理,整改后視改動情況再確定是否繼承出口。 循環經濟的預警機制,要悉數執行網絡管理,信息要周全正確,確認等級要權威、公平、公正,通過這一緊張監控手段,保障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作者:鄒文杰 江西國際經濟貿易學會常務理事 商務部 《國際貿易論壇》 2005年 第1期 ?。ㄐ畔碓矗嘿Q研院子站)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