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
                • logo
                •          
                    境外期貨交易的得與失
                    時間:2017年12月25日信息來源: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在我國初級產品進口額持續大幅度增加、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穩固性影響上升的背景下 ,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期貨市場以求規避國際市場價格風險 , 發展期貨市場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

                      一、曾經彎曲勉強的歷史

                      中國大陸企業的境外期貨交易經過了彎曲勉強的發展歷程。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 , 為了鎖定國際市場價格風險 , 我國一些大型國企便涉足國際期貨市場并頗有斬獲 , 典型成功案例是 1973 年 4 月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 (通過香港華潤公司部屬五豐行) 行使倫敦、紐約期貨市場完成采購 47 萬噸原糖義務 , 并凈賺 240 萬英鎊。

                      20 世紀 80 年代末 , 消散 30 余年的國內期貨市場重新鼓起 , 境內外盤期貨和外匯保證金交易也在 1992 年-1993 年間急劇膨脹。然而 , 當時境外期貨交易營業的“繁榮”景象中蘊藏著深重危急。1993 年-1994 年間 , 上海中級法院受理的近 500 件期貨糾紛案件中 , 80% 是關于外盤期貨交易的;南京金中富、上海潤豐、河南財鑫等期貨公司相繼由于外盤期貨交易糾紛和欺詐而垮臺。外盤期貨交易熱潮中 , 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也備受沖擊。

                      當時中國企業境外期貨交易秩序之紊亂 , 令國際同行為之側目。1995 年 7 月號《亞洲商業》雜志列舉近期亞洲企業從事衍生交易遭受偉大損失的案例 , 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中國國際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UMPEC)、中信 3 家中國大陸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名列其中 , 損失金額分別為 5300 萬美元、4400 萬美元和 2700 萬美元;“株洲鋅廠事件”更令國際期貨界震驚不已 , 當時株洲鋅廠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大量拋空期貨 , 推動鋅價單邊上漲。然而 , 因為株洲鋅廠拋空數量遠遠超過其生產能力 , 根本無法按時交貨 , 在現貨交割時勢必將其期貨合約平倉 , 從而造成數億美元虧損。事發之后 , 我國當局不得不動用交際手段收拾殘局 , 并動員全國所有鋅廠加班生產 , 幫助株洲鋅廠履約交割現貨。

                      面對境外期貨交易的失控局面 , 我國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強化管制的政策措施 , 境外期貨交易敏捷從鬧熱熱烈繁華走向沉寂。直到 2001 年 , 《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營業管理辦法》 (下文簡稱《辦法》) 出臺 , 盼望以此指導中國企業境外期貨營業走上有序發展的良性軌道。沉寂數年的國內期貨市場復蘇 , 國內企業境外期貨營業也迎來轉機。

                      二、境外期貨交易的過度管制

                      無疑 , 就長期而言 , 發展國內期貨市場是我國的基本立足點 , 但無論是完美風險控制與監管、幸富交易品種 , 照舊雄厚國內期貨市場參與者類型 , 均需假以時日。目前還特別很是稚子的國內期貨市場難以很快具備充足的深度和廣度 , 而初級產品進出口規模卻已經極為重大 , 在這種情況下 , 至少就近期、中期而言 , 我國還必要充分行使境外國際期貨市場的功能。正是從發展的視角來看 , 我國現行法規對期貨交易、尤其是境外期貨交易的管制在肯定程度上未免過分嚴峻 , 其重要規定及題目如下:

                      1. 營業管制。目前有關條目的規定勢必造成兩個題目:其一是品種單一 , 企業境外期貨交易品種局限幣商品期貨和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原材料 , 金融期貨付諸闕如。其二是功能單一。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規避風險、進步市場流動性三大功能中 , 我國企業目前在境外期貨營業中只能比較多地行使 (尚且遠遠談不上充分行使) 其規避風險功能 , 稍微行使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 對發現價格功能行使不充分。

                      2. 市場準入管制。監管部門對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資格審批極為嚴酷 , 至今獲準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內地企業不過 26 家 , 第一批獲準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的共有 7 家大型國有企業: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遠洋運輸 (集團) 總公司、中國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 (集團) 有限公司、中谷糧油集團公司;第二批獲準的 10 家企業為中國鋁業公司、銅陵有色金屬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青銅峽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糧食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2004 年 8 月 16 日獲準的第三批企業有 9 家: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蘭州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銅業 (集團) 有限公司、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焦作萬方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寥寥 26 家企業 , 顯然無法知足對期貨營業的現實需求。

                      3. 詳細操作管制。獲準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的少數企業必須面對繁瑣的申請、報告要求。比如 , 《辦法》要求持證企業根據生產、經營計劃制訂本企業的套期保值計劃 , 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 且每年核定一次;套期保值頭寸持偶然間一樣平常不得超過 12 個月;境外期貨頭寸執行額度管理……在價格波動劇烈的國際市場上 , 要求企業事先就預見到所有的價格波動風險并制訂響應的套期保值計劃 , 自己就不太實際 , 而且會喪失市場時機。

                      三、境外期貨交易等待有秩序開放

                      如果說在國家外匯貯備不過 200 余億美元而且經常賬戶尚未開放的 1993 年、1994 年 , 國家必須強力限定境外期貨交易的話;那么 , 時至今日 , 經常賬戶業已開放近 10 年 , 國家外匯貯備達到空前規模 , 且貯備資產收益過低題目日益凸起 , 繼承嚴峻管制境外期貨交易的需要性正在日益消失 , 管制效力也與日俱減。時至今日 , 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已經要求我們擴大行使國際期貨市場。與其坐視這種扭曲的情況蔓延而無能為力 , 不如鄭重而又堅定地繼承漸漸放松對境外期貨營業的直接管制。

                      上述分析并不意味著 1994 年前后強化管制期貸市場是錯誤決策。由于上述分析的隱含前提認定每個期貨市場參與者都是尋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因而期貨市場參與者中高風險的謀利者和低風險套期保值者之間存在適當的比例。但在 90 年代前期 , 我國期貨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國有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緊張的委托-代理題目 , 管理層和詳細操作者把持統統權利 , 紅利則化公為私 , 虧損則由企業承擔。在這種治理結構下的市場參與者不可能象理性“經濟人”那樣行事 , 市場上幾乎都是高風險謀利者。

                      有鑒于此 , 我國境外期貨營業的放松管制過程不能單兵突進 , 而必須與配套制度建設同步深入 , 其中最緊張的就是改動企業內部管理。源于企業內部治理缺陷的過度謀利曾經將復活的中國期貨市場推到崩潰的懸崖邊緣 , 這一題目至今尚未完全解決。要大幅度放松境外期貨交易管制 , 先決條件是改動企業內部治理。只有在我國企業內部治理改動而成為理性“經濟人”之日 , 才是加快開放境外期貨交易管制之時。

                      作者:梅新育 博士后 商務部 研究院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部


                     ?。ㄐ畔碓矗嘿Q研院子站)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浙江省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玉環網站
                      首頁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行業動態 產業預警 標準文本 標準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會信息 政策文件 資料下載 聯系我們 免费一级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_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不要_精品亚洲AⅤ无码午夜在线

                        <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