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農機市場開發
關于 VDMA 德國機械及制造商協會(簡稱VDMA)是歐洲最大的行業協會之一。VDMA成立于1892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協會的支持是三個:網絡、服務和代表會員利益,它在機械及制造行業是特別很是活躍的。VDMA是一個非賺錢性的協會,擁有公司會員3000個,協會的工作人員達460名。 VDMA作為連接會員公司與當局機構之間的橋梁,是一個志愿參加的組織,并且不接受當局的任何財政支助。VDMA 的總部設在法蘭克福,除了在德國不同的省份有8個區域性分支機構外,在柏林、布魯塞爾、東京和加爾格達都有代表處,從?年10月起也將在北京設立代表處。VDMA 有38 個行業分會,協會自己和行業分會以及跨行業機構及其協作團隊都為參加協會的會員提供信息、服務和平臺。VDMA農機分會就是專業分會之一。 另外,有幾個跨行業機構的營業范圍包含了與會員公司密切相干而與其產品范圍相自力的營業。這些跨行業機構的營業領域包括諸如外貿、技術標準、稅務、法律服務、統計、技術創新及其與環境的關系等。 VDMA 農機分會 VDMA農機分會是38個專業分會之一, 所以它的會員可以享受到VDMA 的優惠政策和服務。VDMA農機分會的會員包括農機制造商和販賣商。協會的近150個會員單位在德國農機行業中占了90 % 的比重。會員公司的年販賣總值達到近35億歐元,這個數字包含了出口到全球140多個國家、總值20億歐元的農業機械和機具。在德國,從事農機行業的工作人員達到25,000 人。VDMA農機分會在國內和國際機構和協會中以及其它行業分支機構中代表農機制造商和販賣商的利益。協會不僅在行業內部,也在行業外部建立和發展交流渠道以促進交流與合作。VDMA農機分會將本身定位在為會員提供服務和代表會員利益上。它向會員公司提供可作為決策和制訂戰略計劃參考的客觀信息和建議。VDMA農機分會還與當局和其它組織一路發起和制訂法律、指令、法規和技術標準,以此為會員公司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便利。VDMA農機分會為將貿易限定最小化,還在促進國際和歐洲標準方面扮演偏重要的角色。 西歐農機工業 西歐農機工業每年的流通量大約總計160億歐元,共有4,500家企業從事農機生產,雇員總數約為135,000人。這些企業中,大約有1,000家企業雇傭勞工超過20 人。 但流通量的重要部分卻是由少量的大企業完成的。 近年西歐的農機制造情況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農機制造國家,其次是意大利,再次是法國和英國,但這兩個國家的產量與德、意有肯定的差距。西歐拖沓機制造業每年大約生產170,000臺常規的農用拖沓機,另外還生產約30,000臺較小的簡易拖沓機用于如市政服務等其它行業。拖沓機產生的流通量總計達農機流通總量的 35.40% 。在農機制造的總量中,各行業差異很大。 除營業范圍僅在本地的企業外,還有少量企業扮演著指導全球技術潮流的角色。還有一些經典的中小型企業,它們擁有400-1000名員工,在歐洲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然還有大的跨國公司起支配作用,它們的產品重要定位在出口上。歐洲自己是一個緊張的市場,出口到歐盟以外國家的出口額占總流通量的20.25%。在進口降落的同時,歐洲是農機的凈出口者。 如前所述,德國在西歐農機工業中扮演偏重要角色。去年,VDMA的會員們占有德國農機制造業的約90%,他們的年流通量達到近40億歐元。德國農機工業出口額占總額的71%。西歐鄰國是其最緊張的客戶,其次是中、東歐國家。去年,德國拖沓機的總產量超過51,000臺套。 在歐盟各個成員國農業的地位特別很是不同。比如波蘭,大約20%的人口仍工作在農業領域,而在前歐盟15國中的平均水平為4%。在歐盟15國中,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占的份額略高于2%。因為農業的緊張作用,在歐盟新的成員國中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的份額更高。 歐洲農業目前正處于龐大變革過程中。與活著界其它地區發生的情況相似,資金被以補貼的情勢投放到歐洲的農業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估計,2002年歐盟15國農業行業平均36%的收入受益于國家的補貼。這種補貼目前端莊受著日益緊張的減少,歐洲的農夫們感覺到他們的將來得不到保障,他們中的大多數不知道未來還能從國家得到多少支撐,因此他們都推遲了投資計劃。然而,總的來說,新的農業政策推進著歐洲農業行業專業化程度的進步。為了生存,企業規模變锝越來越大,一些小企業也漸漸被鐫汰。 2003年,歐盟15國的農夫們收入降落了1.5%。目前,諸如牛奶、豬肉之類的緊張農產品,生產者的販賣價格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與之相比,2003年的糧食價格是相對較高的。一個特別很是干旱的炎天導致歐友邦家的收成削減了12%。但因為農產品質量較好,收獲時販賣價格增加了20%,并以此填補了數量不足的損失。2004年,歐友邦家正期待著豐產豐收。 西歐農機市場 2004年度西歐農機市場團體上將能保持上年的水平。不過,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天差地別。當德國市場萎縮時,其它幾個重要市場——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在投資信念方面卻沒有體現出任何降落的趨勢。據估計,2004年西歐拖沓機市場需求將降落1%,低于165,000臺套,與前年需求量雷同。不過,第一季度市場反應特別很是積極,需求量增加了5%。 西歐的市場需求量 在最大的市場法國,投資運動持續保持穩固。市場預期38,000臺套的拖沓機和收獲機械方面的投資情況都證明了這一點。其中一個緊張因素是谷物價格保持了較高的水平。至于2004年的收成,因為積極的收獲預告和世界市場儲備的賡續降落,農夫們也可以預期會有一個好的效果,這將填補2003年蒔植業投資削減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英國,農夫們2003年的收入就已經明顯增長,重要是因為谷類產量的增加。不過,他們的起點相對較低。大拖沓機的需求量好像將會繼承增加,2003年為14,606臺套,增加了4%,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04年的前五個月,進一步增加了10%。第一季度對農機行業的投資也比前年略高,農夫們信念十足。 德國的農夫們極不情愿投資。緣故原由是目前奶牛業的不良氛圍和自2001年以來農夫收入賡續降落。就收獲機械最緊張的客戶群體農場承包人而言,不情愿重要是因為機械成堆,生產能力過剩。繼前年降落12%之后,農機市場將會再次萎縮,37千瓦以上拖沓機需求量將會降到18,000臺套(減幅5%)。拖沓機以外的農機需求量甚至會更糟糕一點。另一方面,在經過前年的故步自封后,基建和擠奶機械方面的投資將會穩步增長。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建筑結構轉變的增長預示著將會帶來奶牛牛圈建筑規模的擴大。假如農夫們的收入不增長,總的投資情況也不會發生大的轉變,那么2004年將是投資延續降落的第三個年頭。 農機工業的決定性因素將是在中東歐的更進一步發展。 歐盟的新成員將來許多年都將會有偉大的潛在市場。作為最緊張的供給者,德國出口到該地區的農機出總量為4.25億歐元(2002年),占中東歐進口量的的37%。其他供給者是意大利和各自的鄰國,例如波羅的海國家芬蘭。投資的重要部分集中在收獲機械領域,僅聯合收割機就構成了新歐友邦家的進口的四分之一。 中國的農機市場 亞洲,這里重要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勢頭強勁,是歐洲農機工業的第二大市場。不過,到目前為止,這個市場只占歐洲悉數出口份額的很小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中國所使用的農業機械重要由國內制造商提供。 2003年, 中國農機產品的進口額總計只有2億歐元,不過,其中的29%是由歐洲的制造商提供的,另外20%來自美國和16%來自日本。德國農機工業也給人一個印象深刻的效果:來自歐洲的29%進口額中,來自德國的拖沓機和機械占了14%。 中國技術發展趨勢讓人可以預期,將來幾年對外貿易數字將會有相稱大地增長。 什么決定著歐洲農機工業的長期趨勢? 歐洲和美國的農機工業在各自的市場上已處于障礙狀況。市場增加的目標重要是東歐、南美洲和亞洲。 農業補貼的削減和世界范圍內貿易自由化已經顯明削減了農業企業的數量。 而且,農業領域成本增長的壓力迫使農場主降低過剩的機械化生產力。歐洲農業在糧食生產方面正向高環保和高品質的“精準農業”方向發展,因而農機智能化成為制造商面臨的最緊張的挑釁。 在歐洲和北美洲的市場上,重要是拖沓機的數量正賡續削減。 這是因為農業方面的結構轉變和強制性降低成本削減了每公頃拖沓機的數量。目前,人們認為在歐洲每100公頃用一臺拖沓機和300公頃用一臺聯合收割機是劃算的。 歐洲農機工業的發展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拖沓機制造商的集中整合進程仍在繼承。世界范圍內, John Deer,CNH,AGCO,Claas和Deutz Fahr五個公司 – 占有2/3的拖沓機市場和超過90%的聯合收割機市場。去年,因為更進一步的接管,加快了整合速度。同時,開發高科技機械這一迫切的全球形勢和其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也加速了這一發展。 公司整合總有雷同的緣故原由,那就是以降低成本,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進入新市場和鞏固力量為目標。全球化是這個整合過程的發動機。 不僅通過合并,而且通過合作都可以降低成本。因此, 為了在拖沓機生產方面進行合作,更好地發揮生產能力,大公司之間通過使用共同的產品平臺建立了親密的聯系。同時,市場自由化也為制造商提供了在南美洲、亞洲和東歐開發市場的機會。這里,全球化的公司遵循著使用拖沓機平臺服務于各種各樣如歐洲和亞洲的市場需求的策略。 因此,從簡單的到高科技的悉數類型的拖沓機都基于這種拖沓機平臺,如許也使得開發成本明顯降低。 節約成本的另一個途徑是購買成套的裝置線,甚至成套的拖沓機。因為購買項目少的產品生產線在經濟上可行,如許,公司就不必做任何開發或者生產方面的努力,這也增強了不同的拖沓機制造商之間的密切合作。 個別的拖沓機制造商甚至還交換使用對方生產的零部件,這也增長了他們的相互聯系。 專業化的供給商對新機器的發展也有相稱大的貢獻,齒輪供給商ZF就是一個例子。 用這種方法,許多拖沓機工廠發展成為純裝置廠,拖沓機制造商致力于將購買的零部件優化組合,開發新型產品,進步制造質量和分銷產品。 收獲機械的情況也與此類似。需求數量的削減加速了這個過程。目前,只有大約25,000臺聯合收割機和2,500臺谷殼除殼機在全世界出售。與這些數字相比,世界拖沓機市場販賣量能達到600,000臺套。 然而,歐洲農機行業內的競爭,不僅僅是在大的國際集團公司之間進行,分外是那些有創新能力、運作天真、信譽極好和服務能力較強的中小型企業有更多不同的機會。為了活著界上具有競爭能力,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企業被接管、相互合作和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已經是很尋常的征象了。在某個特定領域,中型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歐洲制造商的領頭羊。例如:收獲專家的Krone;草料收獲和蒔植業專家Kverneland、Kuhn和Pöttinger合作公司、Stoll/JF和 Fella;泥土耕作和耕作技術專家Amazone, Lemken, Rabe; 以及馬鈴薯播種和收獲專家Grimme。在歐洲,通過整合形成了在草料收獲領域保留下來的9 個企業占據75%的歐洲市場份額這一局面。在泥土耕作和耕作技術領域也是僅剩的9 個制造商提供了超過75%的常規技術。 由于機械以更節省成本的體例制造出來,所以農業也從中受益。 因為激烈的競爭,用戶就節省了購機開銷。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