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釋放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盈利
隨著傳統“盈利”的消退,推進浙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在哪里?改革是最大的盈利。近年來,在中間和國家有關部委引導支撐下,浙江積極推進若干緊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試點,從實施情況看,這些改革找準了突破口、切中了要害?,F在,浙江各地比拼的不是臨時的增加速度,而是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速度,講到底是拼體系體例機制改革的速度。新一輪改革,將有力支持浙江經濟在更長時間內持續發展。 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成效初顯 2011年5月6日,我國第10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周全啟動。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是國家為了加快變化外貿發展體例、提拔對外開放水平作出的緊張決定。對義烏來說,是提拔市場國際競爭力、實現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壯大引擎。義烏市加快構建“市場采購”新型貿易體例,加快建設無水港、綜合保稅區等龐大功能平臺,著力建成世界領先的國際小商品貿易中間。三年的改革試點,周全拓展了義烏發展戰略空間,強力推動了提速轉型進程,優化提拔了發展軟環境,極大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2014年一季度,義烏市經濟運行總體向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7億元,同比增加8.4%,其中,第一產業增長值3.3億元,降落2.4%;第二產業增長值84.0億元,增加6.1%;第三產業增長值115.4億元,增加10.6%。第三產業比重比去年同期進步2個百分點。 嘉善:為脫節縣域經濟“成長的煩惱”先行探路 嘉善縣是目前唯逐一個經國務院贊成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隨著省當局《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的批復實施,吹響了嘉善新一輪改革的集結號,并預示著要通過解決在試點過程中碰到的深條理體系體例機制題目,為全國縣域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子、積累新經驗。改革總體方案包含12個改革大項和33個改革小項,其中:圍繞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體系體例創新,將著力建立促進轉型升級的激勵、倒逼、退出三大機制;圍繞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體系體例改革,將著力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農村產權制度、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三大改革;圍繞擴大開放合作新機制,將著力推進自動接軌上海、投資貿易便利化、行政審批制度三大改革;圍繞開展民生幸福保障體系體例改革,將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三大改革。2014年一季度,嘉善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加8.3%。一季度審批外資項目投資總額63813.44萬美元,同比增193%;合同行使外資35042.09萬美元,同比增91.7%。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328元,增幅高于嘉興市平均1.3個百分點;農夫人均現金純收入6851元,增幅高于嘉興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海寧: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2013年9月,《海寧市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被浙江省當局批復,成為全省唯一的要素市場化改革試點縣(市)。海寧將圍繞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建立健萬能夠天真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著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13年11月,海寧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置6個指標、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設置2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對全市3畝以上用地的1659家工業企業進行了測評打分,按照紡織、皮革、機械電子制造和其他等四大行業進行分類排序,排定前80%的為A類重點扶持和鼓勵提拔類,排定中心15%的為B類整治提拔類,排定末5%的為C類落后鐫汰類企業。海寧市把企業畝產質量和效益作為市場的“無形之手”,把要素差別化配置規則作為當局的“有形之手”,“兩手”合力形成了要素配置與企業質量和效益相掛鉤的機制。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促進了海寧經濟轉型升級。今年一季度,海寧全市規上工業中前20名企業合計實現產值100.64億元,同比增加17.7%,增速快于規上工業平均增幅8.9個百分點,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3.5%。 平湖:打好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攻堅戰 作為浙江省開放型經濟的強市,近年來,平湖在實現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遭遇了地皮、生態環境、勞動力成本等“攔路虎”。隨著省當局決定在平湖市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一場改革的攻堅戰已然打響。平湖市將重點開展建立健全企業分類評價及差別化政策指導系統、建立工業投資項目準入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健全上風產業提拔和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落后產能整治鐫汰制度、健全企業自立創新激勵機制等十二項重點改革義務,并將加快建設上海張江平湖科技園、加快建設獨山港區、深化地皮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污染物排放監測制度等,切實肩負起了浙江省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探路前鋒的角色。今年一季度,平湖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74.18億元,同比增加9.5%;規上工業增長值50.68億元,可比增加7.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42億元,同比增加18%;合同行使外資、實到外資分別同比增加11.1%和21.1%。 德清:“破冰”城鄉體系體例改革 2012年,德清縣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評價在全省61個按一級財政體系體例結算的縣(市、區)中排名第八,率先輩入周全融合階段。同時,德清縣在戶籍管理制度、農業農村發展、要素資源配置和當局職能變化等領域改革的深入推進,為其當好城鄉體系體例改革排頭兵打下了堅實基礎。2014年,省當局決定在德清縣開展城鄉體系體例改革試點,即按照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當代化“四化同步”的要求,通過周全推進城鄉體系體例改革,建立當代農村產權制度,重點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隨著德清縣加快落實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機制、周全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立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發展機制、創新完美生態建設珍愛機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等七個方面19項重點改革義務,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正漸漸形成,必將為全省推進城鄉體系體例改革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富陽:周全啟動權力清單制度試點 2008年以來,富陽市積極開展以清權、減權、制權為核心內容的行政權力規范運行改革,市當局及工作部門的行政權力從2008年的7800多項精簡到2012年的2500多項,有用促進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高效運行。為了給全省各地加快推進當局職能變化、建設法治當局和服務型當局提供經驗,省當局決定在富陽開展權力清單制度試點。通過清權厘權、減權簡權、確權制權,切實界定好當局與市場的關系,實現當局權力的“瘦身”、政務環境的優化,進一步激發發展的潛力與活力。今年一季度,富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販賣產值258.6億元,同比增加9.2%,較1-2月提拔3.5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列杭州七縣(市、區)第一。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9億元,同比增加16.2%,其中工業性投資完成15.3億元,同比增加17.4%,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投資增速在杭州七縣(市、區)中排名分別為第二名和第一名。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