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經濟料承壓前行 基建投資仍為穩固手段
據國家信息中間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展望,二季度GDP將增加8%左右,CPI上漲2.3%左右。業內人士建議,需有針對性地實施“寬財政、穩貨幣”政策,著力增強供應管理,加強經濟的自立增加動力。 二季度看穩增加力度 中國社科院4月26日發布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3年春季報告》表現,中國經濟2013年有望持續穩固增加,預計GDP增加率將達8%左右。 不過,負重前行仍是二季度經濟發展的關鍵詞。招商證券[微博]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面臨債務負擔、過剩產能負擔、房地產市場調控及提防資產價格膨脹重任、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及增值體例變化、改革深水區的盈利釋放以及全球化競爭等六大題目,宏觀經濟及股市不得不在負重下前行。 在經濟增速放緩超出預期的背景下,穩增加的政策調控力度也被視為支持二季度經濟運行的緊張因素。據莫尼塔近期報告分析,在低于預期的經濟數據背后,當局穩增加的力度可能較去年四季度再次加大,目前投資狀態表現,3月中間項目投資結束了始于去年10月的增速放緩開始回升,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已達到2010年以來季度增速新高。 增長微觀調控天真性 中銀國際分析,克制房地產泡沫的要求排除了寬松政策的可能性。穩增加背后首要考慮的是穩固就業,而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上,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和勞動珍愛力度進步,勞動力供求形勢發生顯明轉變。 目前,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固性,增長微觀政策天真性是當局調控的重要目標。申銀萬國[微博]認為,目前政策轉變的可能性并不大,盡管經濟增加低于預期,但就業指標優秀,當局在對經濟形勢判斷中未提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也意味著當局對經濟的容忍度在進步。 在當前穩增加的宏觀調控目標下,基建投資仍被視為穩固經濟的緊張手段。聯訊證券提出,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空間較小,當局在二季度啟動一批基建投資來提拔經濟波動中樞的可能性較大。 業內專家同時強調,需求管理手段會延緩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當前我國宏觀政策應由需求管理為主轉向需求管理與供應管理結合,分外要著力增強供應管理。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政策調控應將結構調整放在首位,釋放改革盈利,同時必要供給機制進一步市場化,讓勞動力、資金、地皮等要素自由流動,使其定價反映供求旌旗燈號。(記者張莉)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