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擔心壓抑 銅價積重難返
在經過持續調整之后,3月初以來銅價在56000元至57000元表現出止跌企穩跡象。但無論從宏觀照舊行業基本面上來看,銅價受制于供給壓力及需求不振的壓抑,后市仍有回落空間。 經濟復蘇有隱憂 中國經濟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向呈現復蘇格局,但從1-2月份宣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盡管經濟仍然保持平穩復蘇格局,但隱憂也不容忽視。數據表現,2月CPI同比升3.2%,增速創10個月以來的新高;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同比現實增加9.9%,比2012年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1-2月份,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37810億元,同比名義增加12.3%。盡管有春節因素影響,但通脹擔心增長、消耗和工業以及制造業增加放緩無疑讓市場對中國經濟增加前景產生疑慮。分外是,通脹這個政策性風險的隱患正在展現,迫使央行難以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供需面臨雙重壓力 供給方面,業界普遍認為今年將是銅供應由緊缺轉向過剩的遷移轉變年,世界金屬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基本金屬在2012年出現團體過剩局面,而2013年過剩形勢仍難以緩解。法國巴黎銀行認為,2013年銅市供給過剩預計將達到10萬噸,而2014年銅市供給將過剩45萬噸,且2015年過剩量可能更大。國際銅業研究小組預計過剩45.8萬噸,高盛預計銅過剩40萬噸,花旗銀行預計銅過剩量為13.4萬噸。 近期銅庫存的非常增長也反映了銅市供給充裕。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庫存夏歷春節后持續大幅攀升,目前已經達到51.79萬噸的水平,上期所銅庫存也在22.54萬噸的高位,加上紐交所銅庫存,全球三大交易所顯性庫存已達到81萬噸以上,接近了2010年的紀錄高位。而且,中國保稅港也堆積了大量的銅,據報道規模在100萬噸左右。從保稅區銅到岸升水來看,基本維持在55至70美元/噸之間,表現保稅區進口銅資源充裕。 此外,據統計局宣布的數據表現,1-2月份中國精煉銅總產量達到975000噸,同比增長11.9%。而1-2月份國內未鍛造銅及銅材累計進口量為64.9萬噸,同比下滑達27.8%。這種局面恰好與去年同期的體現相反。產量增長注解中國精煉銅供給充裕,進口的削減表現出中國對精煉銅外部需求的削減。一增一減之間,反映了中國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 而從銅下流行業來看,也表現出了這種轉變。家電行業自補貼增加取消后,很難復蘇高速增加;汽車行業面臨汽車銷量增速放緩的困境;而房地產行業在“國五條”的調控下,更是落井下石。據SMM調查表現2月因春節假期和電線電纜行業消耗淡季影響,電線電纜行業開工率降至48.46%,銅桿線企業平均開工率降至57.77%。盡管也有春節因素的影響,但從節后個行業開工情況來看,照舊不如往年同期。 在宏觀經濟好轉給予銅價的支持效應漸漸趨弱后,此前一向存在的實體需求不足以及庫存高企的矛盾漸漸露出水面。供求結構的轉換使得中長期內銅價都將面臨調整壓力。盡管滬銅在56000元關口企穩反彈,但反彈高度有限,后市仍將以弱勢調整為主。(中信建投期貨朱遂科)()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