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出爐 粵蘇滬列前三甲
2013年02月28日 12:03 一財經 我有話說(1人參與) 每年“兩會”召開之際,也是各省市經濟實力展示和比拼之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28日)上午發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1~2012)》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表現,2011年,廣東、江蘇、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由持續擴大變緩慢縮小 藍皮書介紹,2011年,全國31個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于上游區(1~10位)的依次是: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 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重慶市、安徽省、湖南省、黑龍江省、陜西省、吉林??; 處于下流區(21~31位)的依次為江西省、山西省、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藍皮書主編李閩榕[微博]介紹,與2010年相比較,排位上升的有8個省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排位上升了4位,河南省排位上升了3位,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吉林省和云南省排位均上升了2位,山西省和陜西省排位均上升了1位。17個省份排位沒有轉變。 而排位降落的有9個省份,降幅度最大的是江西省,排位降落了5位,其次是湖北省,降落了4位,河北省、安徽省、海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均降落了2位。 藍皮書介紹,2010-2011年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江西省等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的升降出現了跨區段轉變,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由中游區升入上游區,湖北省由上游區降入中游區,吉林省由下流區升入中游區,江西省由中游區降入下流區。 “省域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最緊張單元和載體,從省域的角度探究中國新的地區經濟格局的重塑,探究區域發展政策的完美是特別很是有價值的?!眹鴦赵喊l展中間副主任韓俊說。 韓俊說,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特別很是可喜的轉變就是地區差異由持續的擴大變為緩慢的縮小,中西部地區經濟增加已連年超過東部地區。盡管如今這個區域的差距仍然很大,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苗頭。 “當前對于省域而言,要同時面對國際國內兩個方面的激烈挑釁?!敝袊鐣茖W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李慎明也透露表現,如何應對這種激烈挑釁,最根本的是要進步經濟綜合競爭力。 四大區域不平衡性顯明 李閩榕介紹,從全國四大區域來看,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差異顯明。 藍皮書介紹,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只有河北省處于中游區和海南省處于下流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上游區,并且排位比較穩固,基本上沒有轉變,說明東部地區在全國處于絕對上風地位。 “但在東部地區的10個省份內部,競爭格局也是不平衡的?!崩铋}榕介紹,最顯明的差距表現在海南省與其他省份之間,江蘇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浙江省的得分都在50分以上,而福建省不到40分。但總體上看,東部地區內部的排位基本保持穩固。 在中部地區,各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不太穩固。藍皮書稱,河南省從中部地區的第3位上升到中部地區的第1位,湖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在中部地區內部均降落了1位,這說明中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相對轉變較大。 此外,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得分差距較大,與西部地區之間得分差距較小,這說明團體而言中部地區還不具備顯明的競爭上風。 藍皮書介紹,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流區,僅有內蒙古自治區處于上游區,四川省、重慶市和陜西省處于中游區,其他各省份均處于顯明的競爭劣勢地位。 “從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東部地區得分的65%,注解其綜合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有很大差距,但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相比,許多省份的綜合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競爭力劣勢并不顯明?!崩铋}榕說,從2010-2011年得分轉變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有所增長,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縮小,分外是內蒙古自治區和四川省排位都比較靠前,說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到有用提拔。 藍皮書介紹,東北地區3個省份的競爭上風提拔不太顯明,只有黑龍江省上升了2位,從下流區升入中游區,但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排位與遼寧省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省域排名與GDP排序不同 據記者了解,省域競爭力指標系統涵蓋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財政金融、知識經濟、發展環境、當局作用、發展水平、統籌和諧等經濟領域,而不是僅僅是把地區生產總值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李閩榕舉例說,2011年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排在全國第11位、第13位、第20位,但根據藍皮書所設立的評價標準,三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卻分別排在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7位。 “這是由于藍皮書只是將地區生產總值作為其中的一個四級指標,直接表現的比重較小,對總體評價效果不會產生顯明影響,而是通過與其他指標計算比重和比率的方法,更多的從結構、增加和效益反映經濟綜合競爭力?!崩铋}榕說,這也更加說明本藍皮書所采用的指標系統是比較周全,比較完備,更有代表性。 對于藍皮書如何客觀地表現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題目,李閩榕介紹,如2011年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排在全國第20位,但因為人口較少,其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第1位)、人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第1位)、人均全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第3位)、人均工業增長值(第1位)、人均服務業增長值(第3位)等人均指標名列前茅。 加上天津的就業結構優化度(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第3位)等反映結構和效益的指標,以及人均教育經費(第4位)和平均受教育程度(第3位)等反映發展潛力的指標排位也都比較靠前,共同決定了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在全國的第7位。 “我細致到許多省向導特別很是在乎這個評價效果,我見了許多省里的向導,我跟他們說,也不要太在意排在多少位,也不要太在意今年升了多少位、降了多少位?!表n俊對記者說,排在前面的一定是喜悅的,排在后面的一定是有想法的。但我要告訴社會,這是一項學術性的研究成果,這不是中間當局部門給地方工作的打分。(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