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緩中趨穩 制約因素依然凸起
11月3日在京舉辦的2012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發布暨轉型升級發展論壇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和諧局經濟運行處處長何亞瓊博士透露表現,目前我國國民經濟正在緩中趨穩,但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制約依然凸起。面對龐大挑釁,正在醞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我們工業乃至整個經濟下一次持續發展的緊張支持,值得高度關注。 工業經濟緩中趨穩 因為世界經濟增加團體放緩,復蘇動力疲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壓。但在中間邇來頻繁出臺的穩增加政策指導下,今年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出現緩中趨穩態勢。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53480億元,同比增加7.7%。其中,一季度增加8.1%,二季度增加7.6%,三季度增加7.4%,降幅漸漸減小。 從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看,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同比增加10%,工業經濟運行緩中企穩。9月PMI為51.3%,比8月上升0.4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上。分行業看,消耗品在應對國際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保持了穩固增加,三季度消耗品行業增速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原材料行業也出現了企穩跡象,汽車行業扭轉了年初負增加局面,并呈現穩固增加。但其中裝備制造業發展著實令人擔憂。三季度裝備工業增長值為7.6%,與2011年的15.1%,以及今年一季度的9.1%相比,下滑緊張,情況不容樂觀。 何亞瓊透露表現,如今正是我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重壓下,不鐫汰落后轉型升級,企業產品在國際上就沒有競爭力。而在這方面,國內企業已經取得了肯定成績。數據表現,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長值能耗同比降落7%以上。 總體來看,隨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鐵路和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加快,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擴大,穩固外貿等政策相繼出臺,有利因素正在聚集。何亞瓊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將有所回升,明年的增速將在此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穩定。 不確定因素制約依然凸起 雖然我國國民經濟出現趨穩態勢,但國內形狀勢依然不容樂觀,何亞瓊擔憂地透露表現。 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復蘇態勢持續,但政治和財政風險加大,影響了復蘇的步伐。9月美國工業產值環比上升0.4%,漲幅高于預期0.2%。美國ISM制造業PMI由8月的49.6反彈至51.5,在延續三個月收縮后首次重上50點以上的擴張區間。但是美國經濟數據反彈的根基并不牢固,美國懸而未決的“財政懸崖”題目將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偉大風險。歐元區經濟萎縮程度加深,受西班牙市場拖累,歐元區9月失業率升至10.2%,創2009年9月以來最大月度增幅,就業市場繼承惡化。而歐元區9月制造業PMI為46.1,已延續14個月低于50的枯榮分水嶺,制造業在二線國家的下滑態勢已延長至核心國家德國和法國。同時,新興經濟體經過多年的信貸過快增加,金融穩固可能面臨風險,總體出現資本流出跡象。 從國內來看,企穩回升的基礎依然不穩定。首先,外需萎縮影響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工業品出口形勢嚴厲。7、8月我國外貿出口總額同比僅增加1%和2.7%,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盡管9月份增速回升至9.9%,但不足以扭轉外需持續萎縮形成的下行壓力。其次,融資難、融資貴題目依然未有緩解,生產成本上升加劇了企業經營困難。數據表現,企業每百元收入里面,財務費用增加高達32%,高出同期主業務務收入增幅21.4%,按照流動資產周轉率降落0.11次/年來計算,也許削減了3.5萬億元的流動資金。企業之間相互拖欠,因為訂單不足開工率降落,小微企業生存更是舉步維艱。再其次,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題目依然凸起。產能過剩題目已導致產品價格加速下滑,去庫存過程緩慢,團體經營狀態惡化。前8個月,我國鋼鐵大中型企業虧損達32億元;水泥行業利潤同比降落53%,虧損高達31.1%;太陽能光伏產業基本已無利可言。 面對困難,何亞瓊強調,我們不能失去信念,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發展的緊張戰略機遇期,保持穩增加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轉變,必須進一步加強信念,堅定不移地推進調結構轉體例,培育工業發展新上風,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增加。 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成將來經濟緊張支持 伴隨著經濟和社會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緊張,發展的成本漸漸提拔,支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舊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美國有經濟學家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這是一場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重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漸漸睜開,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釁。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成本差距在漸漸縮小,甚至這種縮小的幅度超出預期。這重要是中國的國內因素造成的,比如人力成本上漲。而美國的低價能源,分外是自然氣價格比其他國家都低許多,甚至是我們自然氣價格的1/7,形成了全球能源價格洼地。最后,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造成美國制造業回流,制造業開始呈現復蘇苗頭。這些都將使我國工業經濟面臨更多題目。 但不可否認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也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何亞瓊指出,“正在醞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我們工業乃至整個經濟下一次持續發展的緊張支持,值得高度關注?!? 他提示企業,要把握新一輪基于互聯網信息消耗等龐大市場機遇,比如數字化、網絡化。據展望,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將達30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通訊有60萬億元,將帶動媒體和內容產業新的發展,這是一個消耗熱點,而且是新的增加點。據何亞瓊初步判斷,在2015年基于寬帶的消耗將超過1萬億元,終端消耗達2萬億元,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信息消耗如許一個偉大的領域,可能會成為我國消耗升級、擴大內需的緊張支持。 因為產業之間是互動的關系,信息消耗市場的發展還將帶動包括鋼鐵業在內的傳統工業的發展。 來源:中國工業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