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走訪長春幾家家居賣場時發現,因為目前建材市場沒有規范和標準的產品價格系統,造成衛浴產品價格紊亂:有的商家“不標價”——看人下菜碟;有的商家“標虛價”——看你“砍價功夫”。因而,購買建材產品成了令不少消耗者頭痛的關卡。
記者在一家家居廣場看到,這里販賣的衛浴品牌有幾十個,價格從30元到8000元不等,產地分別為廣東、浙江和上海。以上海某品牌為例,廚房水龍頭價格從201元至886元;廣東某品牌花灑價格從210元至5689元。在科勒品牌店內,有一款三孔仿古設計的臺盆水龍頭,價格是7000多元,據店員介紹,這一款是在美國生產的產品。
記者在一家居賣場選中一款某品牌標價765元的水龍頭,當問起有沒有更優惠的價格時,販賣員說只必要290元。這么大幅度的優惠價格,在建材市場并不少見。
某衛浴品牌的販賣人員告訴記者,如今市場販賣情況不太好,假如賣場沒有大型的促銷運動,基本上沒有什么客流出現,商家走貨很困難,業績提成根本就無法完成,所以只要能走貨,就會拿出一個讓客戶能接受的扣頭價,吸引消耗者購買。
既然商家肯定會給消耗者打個不低的扣頭,那為什么商家不直接把實價標出來呢?
“把價格標高些,殺價空間就會大點,客戶拿貨內心也恬逸一些。再說如今客戶也風俗了砍價,一樣平常都不會按標價成交?!蹦承l浴品牌負責人趙老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