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集聚區聚什么 怎么聚
作為經濟轉型升級一個戰略性行動,浙江將構建14個產業集聚區。從今年2月開始,由省發改委牽頭的集聚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歷時7個多月,目前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據悉,省當局將在年內悉數批復,并就此轉入一個全力實施的新階段。記者就此專訪省發改委副主任、省集聚區辦主任劉亭,解答大家關心的題目。 記者:我省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重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 劉亭:省委、省當局在2009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推進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謀劃和修建一批產業集聚區,就是加快“四大”中的大平臺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浙江新的經濟增加點和發展體例變化的引領區。 相比一些沿海經濟發達省市,我省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顯明偏少,急需引進國際國內大企業和大項目,加快培育強大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全省經濟轉型升級;而高水平地規劃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正是為我省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的引進和培育,提供了一個大平臺。 記者:單從概念上理解,產業集聚區和之前的經濟開發區好像很相近,產業集聚區會是又一種開發區嗎? 劉亭:當然不是簡單的重復。在曩昔的經濟發展階段,各地通過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等平臺,承載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這些載體規模偏小、布局過散,與城市的聯系不夠緊密,已經不能適應將來浙江經濟的成長。 經濟開發區重點是以產業分外是制造業為主,引進的大多是外資。而省里如今布局的產業集聚區,是高效生態農業、先輩制造業和當代服務業相融合,科技、人才、產業為一體,城鄉和諧、人和天然協調發展的新空間,同時也是人口城市化的一個功能新區,其空間內涵比曩昔要雄厚得多。城市及都市圈是科技、人才、信息和管理高度集聚的地方,又是生態宜居的,所以不能再按曩昔單純搞工業的思維做當代產業系統和開發國土空間了。 記者:讓產業集聚區具有城市經濟的內涵,這種思路如何才能實現呢? 劉亭:我們想強調的是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的高度聯動和良性互動。 浙江經濟的持續發展必要新的空間,新空間的獲得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去開發,省里在確定產業集聚區布局的時候,已將數量控制在14個,重要照舊依托11個設區市、對可供開發的低丘緩坡和可供圍墾的沿海灘涂提供思維增量,再加上原有存量,進行合理的優化整合。其實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同步推進、和諧發展。 產業集聚區不僅僅是制造業的集中。制造業集中會帶動就業人口集聚,從而進一步帶動服務業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無論是美國照舊日本的經驗,其經濟的規??偭亢透偁幜?,重要表現在大城市和大都市圈,而大城市的數量短缺和功能“積弱”,恰恰是浙江省經濟社會將來發展中要碰到的一大制約。 通過推進建立1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同時推進區域中間城市做大做強,推動形成全省的四大都市經濟圈,將會從團體上促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明顯加強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并在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上呈現出“兩個一邊”的理想愿景——“一邊是人口和二、三產業高度集聚的城市及其連綿帶,另外一邊是適合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大片綠野良田和景色怡人的秀美山川?!蹦欠N“白天機聲隆隆、晚上黑燈瞎火”的“死城”,不是我們所盼望看到的產業集聚區。 記者:要實現您說的這種目標,什么樣的企業或產業才能進入呢? 劉亭:在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引進和產業發展上,不應當再出現“老鼠搬家”或者“復制古董”的被動局面。因此,省里和各地區都制定了細致的產業準入目錄,并完美了經信、環保等部門牽頭的相干運作機制,以確保有關的規定落到實處。 在《浙江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中,對產業集聚區的空間布局、規劃范圍、詳細功能以及產業導向、環保指標等,都做了細致的界定,這也為14個產業集聚區的詳細規劃提供了引導。 總體而言,集聚區在產業導向上,堅持“優、新、高、特”和建設當代產業系統,偏重凸起海洋經濟、當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產業指導、稅收傾斜、環??刂频?,我們盼望產業集聚區里,能夠成長起來一大批推動區域經濟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服務、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當然,龍頭企業除了培育本地民企和浙企之外,通過戰略合作引入世界500強企業在集聚區落戶也是一個緊張的途徑。 記者:在14個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中,您認為如何才能更合理地處理當前和長遠的目標? 劉亭: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建設不僅要放在“十二五”,還要放在“十三五”、“十四五”中去觀察,因而必須表現“四新三動”的要求。 所謂“四新”,就是“新理念、新空間、新定位、新體系體例”。而在操作實行中,應表現“三動”,也就是“啟動開發、滾動開發、帶動開發”。詳細地說,啟動開發要“快”:長短結合,先易后難;同一規劃,分步實施;面上布局,點上突破。滾動開發要“謀”。在臨時還無法引進大項目、大企業的當下,可以按照“多功能廳”的思路,先由當局和開發區作為主體,興建多層廠房,包括可拆卸、可回用的鋼結構廠房出租,上一些輕加工工業甚至是裝備制造業,在不延遲眼下發展的同時,為往后引進大項目、大企業留有充足的彈性空間。帶動開發要“實”:一個區域開發演進的大脈絡,歷來總是在既有成果的基礎上,再由增量帶動存量、新城帶動老城,騰籠換鳥,洗手不干,實現“轉型升級”。( 信息來源: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