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又一閥學生產基地鹽城崛起
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江蘇鹽城的閥門產銷規模由2006年的30億元,強勁增加到2007年的55億元,今年則有望突破60億元,2010年爭奪突破百億元大關。業內人士認為,繼浙江的永嘉、龍灣之后,江蘇鹽城正成為我國又一大閥門制造基地。 鹽城閥門產業發展起步較早,改革開放后,當地當局又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重點發展閥門產業,從而加快了鹽城閥門產業的發展。目前該地區有大大小小閥門企業約400家左右,其中規模以上閥門企業110多家,基本形成了集群化與專業化的生產格局。此外,鹽城生產出口閥門的廠家也日益增多,已從當初的兩三家發展到如今擁有頗具規模的外銷型企業50多家,外銷量近幾年更以每年40%~50%的幅度增加,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從以往的小口徑閥、閘閥等低檔產品漸漸過渡到大口徑閥、球閥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 而隨著北美、西歐等發達國家加大在鹽城市采購閥門及合資合作生產閥門的力度,溫州等地的泵閥企業也加速向鹽城市轉移,近期又有15家國內著名泵閥企業進駐鹽城市開發區創業,使當地閥門業得到進一步強大。 然而,鹽城閥門業在迅猛發展中也展現出一些題目:一是鹽城閥門企業研發能力還相稱微弱,不掌握核心技術,也不掌控販賣市場,大多數企業充當了國際打工者角色,大部分產品都是貼牌生產,沒有本身的品牌產品,在產業鏈中居于從屬地位。因為依靠外商,一旦碰到國際經濟危急,整個行業就會全軍覆沒。二是隨著閥門企業在鹽城市賡續集聚,同質化、低端化的競爭不可避免。尤其是近期美元貶值、國際經濟低迷,加上原材料、能源的大幅漲價,都給在低端競爭的閥門企業帶來了沖擊。三是鹽城閥門產業著名度不高,沒有本身的上風產品和品牌產品,自立研發的新品也不多,最大競爭力重要是勞動力成本低,這也是他們贏得外商投資的最大上風。一些業內專家指出,假如當地當局對企業布局、產業定位、產品結構和行業自律等方面不加以指導和束縛,將會影響鹽城閥門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最近,鹽城市當局提出了爭奪將鹽城打造成“世界閥門工業中間”的遠景目標,鹽城市經貿委還提出“高起點編制鹽城市閥門工業發展規劃、強化園區建設、承接閥門產業轉移、成立閥門行業中介組織、建設閥門產業物流平臺、推動閥門企業電子商務建設、打造人才高地、加速閥門行業技術創新、加快培植龍頭企業、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定期舉辦中國鹽城閥門展銷會、強化閥門國際市場開拓、召開世界閥門中間命名大會”等10項措施,并決定建立鑄件、鍛件、生鐵、焦炭、不銹鋼、密封件、標準件、氣動件、液壓件等閥門產業相干產品配套成龍的集散地,為形成完備的閥門產業鏈打下基礎,最終把鹽城建設成為代表國際領先水平的國際閥門產業生產基地、采購基地和研發基地,打響“鹽城閥門”的品牌。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