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成為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支點
8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在上海發布了中國內地百佳產業集群名錄。除入選的上海浦東金融產業集群屬于當代服務業外,其他99個集群均為制造業。該所所長呂政透露表現,將來20年,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緊張支點將是產業集群。 從地域分布看,入選“百佳”的產業集群大多集中于中國沿海地區,位于“長三角”的浙江省占得“百佳”近4成份額,涉及義烏、溫州、海寧等國際著名的小商品出產地。廣東省有21個產業群入選“百佳”,位居第二,再次則是江蘇和福建。在內地特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有IT產業集群、鋼鐵產業集群等入選。 與會專家對產業集群往后在我國加快發展以及進一步發揮功能透露表現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間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說,產業集群化發展并不是中國特有的征象,以中小企業馳名于世的意大利,制造業也是以產業集群的形態集聚在一路;美國底特律的汽車產業集群、硅谷的IT產業集群、紐約的金融產業集群等注解在美國如許的發達國家也不例外。因此,以發展產業集群加強區域經濟活力的策略,不僅適用于傳統產業,也適用于高科技產業和特定的服務行業。 他同時指出,我國浙江、廣東一些區縣的產業集群,其產值已占當地GDP的一半以上。面對環境、資源等發展要素制約,勞動力、資金等成本壓力上升,如何避免大而不強,進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拔產業的附加值是目前迫切必要考慮息爭決的題目。 來源:知識產權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