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經濟提速發展啟示錄上
今年以來,玉環經濟喜信頻傳:上半年,在9個縣(市、區)經濟運行14項指標系統中,有11項指標進入前四名;7月份,該縣財政收入達到3.2億元,增加幅度驚人;1至7月份,全縣財政總收入達到15.2億元,其財政總量繼去年超過臨海、黃巖后,又一舉超過椒江、路橋,進入全市第二位…… 這是一個令人歌頌的奇跡! 一個地處全省交通末端,既無區位上風又無資源上風,各種要素制約十分凸起的海島小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何以能一起沖關奪隘,凸起重圍,后來居上,經濟實力雄居全市前列?深入當地采訪,得到很多啟示。向大海要地皮,向老天要淡水,在要素制約中凸起重圍 玉環縣由玉環島、楚門半島和135個外圍島嶼組成,陸域面積只有378平方公里,境內多丘陵山地,是個真正的彈丸島城。 玉環人大多是移民的后裔。由于地皮資源的奇缺,早在1000多年前,玉環人就開始圍海造田。解放塘、人民塘、苔山塘及漩門一期和漩門二期等,就是建國以后相繼圍墾而成的。采訪中,玉環縣委書記高敏說:“玉環的耕地,從灘涂圍墾得來的占了一半??梢赃@么說,玉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圍墾史?!? 盡管世代勤勞的玉環人通過灘涂圍墾賡續擴大陸地面積,但是,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皮及淡水資源的極度貧乏成為制約玉環發展的“瓶頸”。 今年3月,總投資達10.7億元的第三期漩門蓄淡圍墾工程之戰又打響了。這項工程意義非凡,圍涂面積達6.8萬畝,加上漩門二期的5.6萬畝,兩項相加,相稱于再造了一個玉環。這極大地拓寬了當地的發展空間,使得往后較長一段時期,玉環都不會遭受地皮制約之苦。 就目前而言,玉環在沙門鎮和干江鎮已分別圍了1萬多畝和8000多畝地皮。這使得玉環一會兒成為地皮的“富裕戶”,且這些地皮屬于當局,產權明晰,使用中不會發生糾紛。在國家對地皮宏觀調控趨緊、別的地方為發展經濟而缺少地皮的當前,玉環擁有如此大塊隨時可用的地皮,的確十分難得。 一遇干旱,玉環就緊張缺水。2004年,為了解“渴”,不得已,玉環縣竟用高達十幾元一噸的高價從溫州買水。多年來,缺水之痛,成了當地人心頭解不開的結。 漩門三期蓄淡圍墾工程竣工后,不僅有利于排澇泄洪,極大地加強防洪抗臺能力,同時還將增長陸域130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的淡水涵蓄能力,建成一個蓄淡水庫區。此外,當地正在斥巨資架設地下涵管,試圖從黃巖長潭水庫引水。明年,這項引水工程就能竣工。 一位縣向導欣喜地說,目前,我們玉環人輕裝上陣,正在甩開膀子大踏步前進。 修筑道路,架設橋梁,由“末端經濟”轉向“源頭經濟” 地處東海邊隅的玉環,對外陸路交通僅有一條澤坎線骨干道。盡端式的陸路交通狀態,不僅很大程度地制約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進步了企業生產運輸成本,而且直接影響到港口腹地的拓展,減弱了與周邊地區的雙向輻射效應。拓展道路空間,已成為玉環長遠發展的命脈工程。 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道路建設在榴島大地睜開。拓寬76省道、建成文旦大道、榴島大道、貫通15座隧道……公路通車里程由曩昔的81公里增長到256公里,結束了海島出門翻山越嶺的歷史。 但是,道路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并沒有讓玉環人感到驕傲,相反,在嘗到建設帶來的“長處”后,玉環人加快了建設步伐,決心將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遍布整個玉環島。 2005年,玉環又開始建設76省道復線。明年,這條投資3.8億元的大動脈建成后,將帶動沿線干江、沙門、蘆浦、龍溪等州里,并按規劃發展成為一條工業長廊。同時,投資15億元的沿海高速大通道,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這條大通道將把玉環與我國東部城市的交通連成一片。 遇山鉆洞,遇水架橋。為了縮短交通距離,海島人寧可勒緊腰帶,也要讓天塹變通途。去年,玉環開始在漩門灣上架設漩門特大橋。今年,至樂清的跨海大橋規劃建設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條跨海大橋預計投資14億元,長達8公里,與甬臺溫高速公路連接。建成后,玉環將成為全市陸上交通與溫州最近的縣。 高敏說,幾年后,跨海大橋建成了,玉環將直接接受溫州的輻射。玉環也將由多年來的“末端經濟”轉向“源頭經濟”,更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實現新一輪的騰飛。 來源:臺州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