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創新激發活力——我縣大力鼓勵企業加強“三力”
“人才軟性流動” 提拔“創新力”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 玉環地處偏僻又闊別高校院所集聚區,引進高素質人才到玉環落戶實非易事,科技人才缺乏成為提拔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的一大停滯。然而,以往那種工作調動、調檔案,舉家遷移的人才流動體例在漸漸淡化,而“人在彼地,才在此地”的匯聚智力的人才“柔性流動”模式呈上升趨勢。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我縣根據自身的產業特點,廣泛與高校院所開展以項目為載體的科技合作,推動人才的“軟性流動”,為我縣的技術創新追求豐富的智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我縣從2003年開始與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是圍繞打造先輩特色制造業基地和區域技術創新系統建設的一次全方位科技合作,使企業與黌舍、黌舍與當局、當局與企業之間形成可持續的“官、產、學、研”科技合作渠道。雙方不僅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書”,編制科技合作手冊,而且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中間,并設立科技合作項目專項資金,開展上風學科對接等運動,全方位、多領域地開展科技合作運動。 與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這為玉環帶來了雄厚的“智力流”,有力地推動了科技創新系統建設。兩年多來,我縣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了26項合作協議,合同標的金額超過4000萬元,參與項目研究人員91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中級職稱28人,博士16人,碩士8人。僅去年,武漢理工大學來我縣開展科技交流的達到300多人次,并有10余位專家教授被我縣企業聘為長期企業顧問或董事,我縣企業也先后有30多批次到武漢理工大學開展科技合作運動。 如許,一個雙向互動的人才“軟性流動”就形成了,并因此給我縣企業帶來了雄厚的“信息流”和“知識流”,提拔了我縣企業的研發水平和管理水平??萍己献鳈C制進一步成熟,正式掛牌成立武漢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間,形成了正常性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深受企業好評,自覺式合作機制正在形成,科技合作也從單項向團體技術層面合作變化。 針對制造業裝備信息化和主動化水平低下的近況,我縣去年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建立了周全科技合作關系,目前已有2個項目成功對接,合作金額超過200萬元。 信息來源:玉環消息網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