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
                • logo
                •          
                    我國銅行業發展趨勢及政策導向
                    時間:2017年12月25日信息來源: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王中凈
                    2006年3月12日
                    擇要:
                      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12日電(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王中凈)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建設規模賡續擴大,銅的需求呈現階段性急劇增長。另一方面,從2003年4月份開始,銅價步入快速上升通道,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從不足1600美元 /噸直到2006年2月7日最高點5100美元/噸的歷史高位。需求的賡續擴大,銅價的持續暴漲,極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快速擴大銅冶煉能力的積極性,引發了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浪潮。
                      銅冶煉盲目投資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銅精礦的保障能力進一步降低,從而過度依靠進口銅精礦,進而導致國際銅精礦大幅上揚,從而最終危害國內企業和消耗者利益。因此,我國當局從2005年開始對銅行業的宏觀調控漸漸增強。
                      目前我國銅工業最凸起的題目是資源緊張不足,冶煉能力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鑒于我國銅礦資源有限,而銅產品需求又迅猛增長,銅冶煉和銅加工項目快速發展。因此充分行使國內外兩種資源,貫徹“走出去”的方針,實施海外辦銅礦成為解決我國銅精礦保障題目的關鍵。
                      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我國銅行業出現了冶煉企業規模和集中度將進一步進步,企業組成聯盟,銅精礦進口同一會商機制,銅加工快速發展等結構調整的新趨勢。
                    通過對溫家寶總理當局工作報告的認真研究,并結合我國銅行業的詳細情況,展望我國下一步對銅行業的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是:通過地皮和信貸這兩個方面,繼承遏制銅冶煉業盲目投資的跡象;鼓勵國內企業海外探礦,嚴酷控制精煉銅的出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于廢雜銅的回收行使將出現新的優惠政策。
                    目錄:
                    (一)、我國銅工業的基本狀態
                    (二)、我國銅消耗量已躍居世界首位
                    (三)、銅冶煉業出現盲目擴張跡象
                    (四)、宏觀調控力度漸漸加大
                    (五)、銅精礦保障題目日益凸起
                    (六)、增強實施海外辦礦成為解決我國銅精礦保障題目的關鍵
                      1、海外辦礦開局優秀
                      2、開展海外辦銅礦幾點建議
                    (七)、銅工業結構調整的新趨勢
                    (八)、我國對銅行業的政策導向

                    圖1、2000-2004年國內銅市場產量、消耗量狀態
                    圖2、2005年我國銅的產能、產量和在建能力
                    圖3、1990-2004年我國精銅生產、消耗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
                    圖4、各部門對我國精銅需求量展望
                    (一)、我國銅工業的基本狀態
                    建國以來,國家很正視銅工業的發展,在相稱長時期內,銅工業被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但受國內銅資源制約,銅礦山發展相稱緩慢,到2004年末,形成礦山產銅能力僅60萬噸。改革開放后大量進口銅資源,冶煉加工發展很快,到2004年銅熔煉能力180萬噸,電解精煉能力240萬噸和銅材加工能力500萬噸規模。礦山產銅居世界第7位,粗銅和電解銅居世界第3位,銅加工材居世界第1位。
                    圖1、2000-2004年國內銅市場產量、消耗量狀態(萬噸)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工業統計年報
                    中國銅工業雖有很大發展,但消耗增加速度高于產量增加速度,銅產品仍然供不應求,分外是近幾年,國外大批耗銅企業搬遷到中國來生產,供需矛盾更為凸起。到2004年末累計,中國自產精銅產量2500萬噸,其中礦產銅1760萬噸,占70%,廢雜銅740萬噸,占30%,而銅的消耗量高達3620萬噸,銅的自給率僅為70%,近幾年則不到50%。長期寄托進口填補不足,累計凈進口精銅900萬噸,成為中國有色金屬中唯一短缺的大宗金屬。
                    2005 年,我國銅精礦金屬含量產能65萬噸,產量65萬噸。因前二十年找礦勘探投入不足,銅資源儲量十分短缺,在建銅礦的能力5-7萬噸,短期內儲量、產能、產量均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粗銅冶煉能力已達到220萬噸,產量192萬噸,在建能力約70萬噸(不含擬建)。精煉銅(電解)產能290萬噸,產量258萬噸,在建能力約55萬噸。銅材產能650萬噸,產量467萬噸,在建能力約220萬噸。
                    圖2、2005年我國銅的產能、產量和在建能力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工業統計年報
                    (二)、我國銅消耗量已躍居世界首位
                    最近幾年,我國銅消耗量迅猛增長,1990年精銅消耗量只有73萬噸,而2004年猛增到330.4萬噸,年均遞增率達到11.4%,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增速。分外是2000年以來,國內精銅消耗量平均遞增率達到14.4%,2004年銅產品消耗量躍居世界首位。
                    圖3、1990-2004年我國精銅生產、消耗與國內生產總值關系

                    資料來源:有色金屬工業統計年報
                    我國銅消耗應包括精銅消耗和悉數銅產品消耗兩部分,現討論悉數銅產品消耗情況。
                    2005年銅的總消耗量已達到475萬噸,其中精煉銅消耗達到376 萬噸,國內的礦產銅和回收廢銅共110萬噸,在悉數消耗475萬噸中僅占24%,其余的76%以銅精礦、廢銅、粗銅、電解銅、銅材五種體例進口,其中粗銅進口量每年僅10-12萬噸,其余4種形成各100-120 萬噸的結構均衡進口。
                    最近十多年來,我國是世界上精銅消耗增加最快的國家,平均增加率是全球的2.4倍。分外是2000年以來,我國精銅消耗平均每年增長30萬噸,是拉動世界銅消耗增加的重要國家。
                    國內探明銅礦儲量有限,廢雜銅蓄積量也不多,銅質料緊張短缺,精銅產量遠不能知足需求,被迫大量進口銅精礦、廢雜銅及各種銅產品。2004年我國進口銅精礦288萬噸(實物量)、廢雜銅396萬噸(實物量)、精銅120 萬噸、銅材120 萬噸,合計折合銅金屬約415萬噸,占昔時我國悉數銅產品消耗量516.6萬噸的80%。
                    近年來,因為我國銅消耗量急劇增長,國內資源保證程度賡續降落,已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工程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等部門均對將來一個時期國內銅需求進行了分析展望(見圖4),綜合各部門對我國精銅需求的分析展望,2010 年我國精銅需求量在400~450 萬噸之間,2020 年精銅需求量在650~660 萬噸之間。
                    圖4、各部門對我國精銅需求量展望

                    資料來源:新華社多媒體數據庫
                    (三)、我國出現銅冶煉盲目擴張跡象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建設規模的賡續擴大,銅的需求呈現階段性急劇增長,極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快速擴大銅冶煉能力的積極性。據統計,1998年以后,國內銅消耗增加顯明加快,近5年(1999- 2004)消耗幾乎增加一倍。2000-2004年,我國精銅表觀消耗年平均增加14.4%。2004年我國精銅消耗占世界總消耗的25%,居世界第一位。
                    另一方面,從2003年4月份開始,銅價步入快速上升通道,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銅價從不足1600美元 /噸直到2006年2月7日最高點5100美元/噸的歷史高位。同樣,國內銅價也由16000元/噸上漲到48000元/噸的歷史最高價。在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下,2004年192家銅冶煉企業實現利潤25.03億元,比2003年增加273.8%。
                    需求的賡續擴大,銅價的持續暴漲,引發了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浪潮。根據發展改革委2005年10月的初步調查,全國在建、擬建銅冶煉項目18個,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是2004年底產能的1.3倍,總投資超過200億元。2004年銅冶煉投資金額30.05億元,比上年增加了90.06%。目前在建項目11個,建設總規模約115萬噸,投資金額約110億元。按目前的發展態勢,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冶煉能力,遠遠超過屆時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假如不及早進行宏觀調控,就極可能在將來兩到三年加劇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影響對資源的合理行使,最終給整個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四)、宏觀調控力度漸漸加大
                    2005年,我國就開始增強對國內銅行業的宏觀調控。2005年1月1日起,對銅等部分高耗能產品和資源性產品恢復征收適當的出口關稅,其中精煉銅出口稅率由之前的零關稅上調為5%,但未調整銅材出口稅率。這是我國限定銅出口的開始,目的是知足國內賡續增加的銅消耗需求。
                    因為銅冶煉行業盲目擴張的浪潮日漸顯明,發展改革委在2005年10月26日工交經濟運行發布會上指出,國家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采取武斷措施,限定盲目投資、違規建設的冶煉能力。
                    2005年1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于贊成并轉發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環??偩治宀课摵舷驀鴦赵禾峤坏摹蛾P于停止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關照。關照指出,(1)若單體系年產在10萬噸以下;(2)未采用先輩技術(閃速、艾薩、諾蘭達熔煉);(3)自有礦山質料未達到1/4以上的;(4)未按規定向環境珍愛行政主管部門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擅自開工建設的,在建的同等停建,投產的同等停產。經清理整理后,達到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的,方可具備合格天資的企業。另外,將銅冶煉項目的資本金比例從25%進步到35%以上。關照要求五部委聯合對各地已建、在建、擬建的銅冶煉項目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凡是違背產業政策和投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地皮管理等規定的銅冶煉項目,同等不準建設。
                    2005 年11 月,國辦發[2005]54 號文件,以銅冶煉知足國內需求為原則,不鼓勵出口冶煉產品,削減冶煉產品的加工貿易,以緩解資源、能源、環境的矛盾。
                    2006年3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06年4月10日起,將精煉銅及銅合金的出口暫定稅率由5%調至10%,銅材的出口暫定稅率由0%調至10%。
                    隨著我國對銅行業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的賡續增強,我國銅冶煉盲目擴張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五)、銅精礦保障題目日益凸起
                    目前我國銅業發展的近況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煉能力,冶煉能力又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截至2005年年底,粗銅冶煉能力達到220萬噸,昔時粗銅產量192萬噸,電解銅產量258萬噸,銅加工材產量467萬噸。昔時全國銅的消耗量為475萬噸銅(含精銅320萬噸),其中國內銅精礦資源和廢雜銅回收提供的數量有限,還重要通過進口知足國內市場需求。
                    我國銅工業最凸起的題目是資源緊張不足,冶煉能力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據統計,目前我國銅資源礦區數為985個,儲量1800萬噸,基礎儲量3000萬噸。但是因為找礦勘探投入緊張不足,2004年我國銅采選業完成投資15.56億元,同比降落20%。二十年來國內銅礦資源幾乎沒有增加,礦山產量增加緩慢,銅精礦產量一向在60萬噸(金屬量)左右徜徉。2004年我國銅熔煉能力163萬噸,昔時產量132萬噸,十年內國內的礦產自給率從53.7%降落到28.8%。我國銅質料的構成,已形成國內38%(銅精礦、廢雜銅)、進口62%(銅精礦、粗銅、廢銅)的格局,結構性矛盾十分凸起,短期內難以改變,而且對進口質料的依存度還會進步。2000-2004年,我國精銅產量平均增加12%,但是銅精礦(金屬量)年平均增加只有0.58%,遠遠低于冶煉能力的增加。雖然展望至2010年,我國精銅消耗將達到450萬噸,但是受質料的制約,冶煉產量只能增長100萬噸,即能達到260萬噸,對國外銅精礦的依靠將大幅增加。
                    因為新近擴產的產能預計有一半左右將在2007年左右集中釋放,屆時國際銅質料市場難以提供這么大的供應量,一部分新上項目很可能由于無質料而被迫閑置。因為我國銅質料缺口越來越大,銅企業就會為了獲得質料供給只好競相哄抬銅精礦價格。如此以來,國際銅精礦價格必然大漲,最終得益的是國外貿易商,而受損的只能是國內銅企業。

                    (六)、增強實施海外辦礦成為解決我國銅精礦保障題目的關鍵
                    鑒于我國銅礦資源有限,而銅產品需求又迅猛增長,目前銅冶煉和銅加工項目快速發展,根據2003 年底我國保有銅儲量計算,按當前開采規模,我國現有的銅礦儲量僅能保證10 年左右的開采必要,即使包括基礎儲量在內也只能保證20 多年的開采必要。況且目前開采量也只能知足國內需求的20%左右,大部分資源和產品需靠進口解決。目前我國大宗銅產品包括銅精礦、粗銅、精銅、廢雜銅和銅加工材等進口數量偉大。因此,充分行使國內外兩種資源,貫徹“走出去”的方針,實施海外辦銅礦成為解決我國銅精礦保障題目的關鍵。
                    1、海外辦礦開局優秀
                    目前我國海外辦銅礦剛剛起步,首鋼地質勘探總公司通過秘魯鐵礦項目(總投資1.2 億美元,其中首鋼總公司投資1.18 億美元)在海外站住了腳,近年又獲得秘魯某銅礦區的勘探權,國家給予一部分風險勘探基金支撐,目前正在開展工作,這是我國到海外進行銅礦風險勘探的一大突破,為下一步在秘魯開發銅礦創造了基本條件。
                    進展較快的還有贊比亞謙比西銅礦(Eambia Chambishi Mine),中國有色建設集團公司投入0.8億美元購買了礦權,2000年7月正式開工,國家進出口銀行提供4.7 億人民幣出口信貸,系中非合作標志性項目,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謙比西銅礦是在原有停產礦山的基礎上恢復生產,投資少,奏效快,并具有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潛力。一期工程設計的生產能力為4.7萬噸/年銅精礦含量,2003年周全建成投產?,F有銅金屬儲量約300萬噸,含銅品位2%以上,屬大型富銅礦床,目前坑下礦山300米以上體系已恢復生產,預備進行300米以下中段開拓,設計開采深度1000米,共開拓6個中段。二期工程設計生產能力仍為4.7 萬噸/年銅精礦含量和3000噸/年鈷精礦含量,二期建成以后預計銅含量產能將達到10 萬噸/年。因為該礦外圍屬我國購買礦權范圍,又陸續找到大量銅儲量,總的銅儲量已接近500萬噸。
                    另外,我國還通過經濟救濟體例,救濟建設了巴基斯坦山達克銅礦(年產陰極銅3萬噸)。該礦擁有礦石儲量4.13億噸,含銅品位0.45%。設計礦石處理量450萬噸/年,生產銅精礦1.58萬噸?,F租給中國冶金建設集團,經營期10年,2003年收入達4500萬美元。
                    另外,中國有色建設集團公司還在與伊朗、越南、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智利、阿根廷、越南等國探究銅礦資源的開發與合作。國內一些大型銅業公司還同哈薩克斯坦、蒙古、越南、緬甸、老撾等周邊國家商討合作開發銅礦,也有一些進展,而且正在爭奪通過國家間經濟技術合作的體例進行。中國有色建設集團公司與伊朗國家銅業公司簽定了合資開發伊朗銅礦山的協議,其中,伊朗松貢銅礦中方以出口信貸體例承擔項目建設,伊方以銅精礦償還??偟膩砜?,海外辦銅礦進展到現實操作階段,并且開局優秀。
                    2、開展海外辦銅礦幾點建議
                    發展中國家雖然銅礦資源比較雄厚,但缺乏資金、技術及管理經驗。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分外是周邊國家關系友愛,在銅礦資源開發方面,中國具有市場、技術、管理的上風,雙方具有合作愿望和較強的互補性。為了推進海外辦銅礦事業,必要正視以下幾方面工作:
                    1.設立海外資源勘探風險基金,開展國外銅資源風險勘探
                    汲取首鋼地質勘探總公司海外風險勘探經驗,組織國內有實力的地質勘探企業到國外找銅礦,優先選擇周邊國家和銅資源雄厚國家,偏重找大礦和找富礦,一旦出現風險,基金承擔大頭,企業承擔小頭。到海外買礦權建銅礦也是一種選擇,但代價太大,而且優質銅礦不易買到,多數都被跨國礦業公司所占據,近幾年我們遇到的都是一些劣質銅礦,開發的經濟效益不高。
                    2.為鼓勵國內企業海外辦銅礦,國家有關管理部門應采取多種經濟手段予以支撐
                    對海外銅資源開發項目一旦獲得成功,預備開工建設,銀行應給予貸款或貸款擔保支撐,應享受國內類似項目的優惠待遇。為鼓勵在海外銅資源開發中帶動機電成套設備出口,應在信貸、外匯和稅收方面對項目給予支撐;對龐大項目和大型銅礦開發,建議納入國家經貿關系范圍之內,最好由當局出面與項目所在國當局商討專項投資政策,爭奪優惠條件,提供工作上的便利和出國人員安全。
                    3.樹立長期行使國外銅質料的戰略方針
                    我國銅質料短缺,需求量猛增,進口量越來越大。目前銅精礦、電解銅、銅材、廢雜銅大量進口。與2000年相比,2001年到2004年,進口量年均遞增率分別達到12.26%、10.73%、7.80%和9.19%,逐年高速增加。目前總進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對國際銅產品貿易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往后行使國內外兩種資源方針必將長期堅持下去,國外銅資源優于國內,在積極創造條件開發國內資源同時,應把行使國外資源擺在緊張地位,爭奪短期內掌握一批大中型銅礦的開采權。
                    (七)、銅工業結構調整的新趨勢
                    兩會期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恭敏透露表現,目前我國銅調整的重點是熔煉能力,當前出現了以下方面的新趨勢。
                    1、隨著銅礦產品的短缺和價位的敏捷走高,國內銅礦找礦和勘探投資的積極性顯明進步,各路資金積極追求國內外勘探開發項目,但產量的增加尚需時日,將來五年產量仍在65-72 萬噸左右(金屬量),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增加。
                    2、冶煉企業規模和集中度將進一步進步
                    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將漸漸鐫汰污染大、耗能高的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銅冶金爐將進一步大型化,更多的冶煉廠向國際大型冶煉廠和先輩工藝發展,環境、能耗、資源行使將得到顯明改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進步。
                    3、廢銅拆解和行使敏捷發展
                    隨著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發改委已提出了“十一五”我國再生銅的行使在銅的總產量中要達到35%以上的目標,我們展望將來五年將達到56%,即國內回收60 萬噸,進口150 萬噸(金屬量),直接行使2/3,重新冶煉1/3,改變如今直接行使和重新精煉各一半的比例,以更加節省能源,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在進口環節的服從和政策。
                    4、銅加工快速發展
                    我國銅材加工近4000 個規格品種,結構極為復雜,只能由市場配置而沒有進行宏觀調控。2005 年我國銅材產量已達到467 萬噸,進口112 萬噸,出口42 萬噸,雖然出口增加18.5%,但仍是大量凈進口國家,加工能力已達到650 萬噸,管、棒、線、帶、箔五大類產品均大幅度增長,更有高精度板帶五個十萬噸大項目正在建設和做前期工作。將來五年,我國銅材生產能力還將快速增加,高技術含量品種將有顯明增加,出口進一步擴大,有可能變為凈出口國,銅材是用進口質料生產的,作為制造業大國,出口銅材是正常的,不必限定。
                    5、企業組成聯盟,銅精礦同一定價,同一進口會商機制,得到鞏固和發展。
                    銅精礦進口,企業聯盟同一會商已運行了四年,取得了共識,還必要漸漸完美。隨著進口量的賡續增長和利益的同等,必將更加鞏固、完美和擴大,新的大企業也將進入這一聯盟。中、日、韓、印銅精礦貿易四國俱樂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些都應給予支撐和鼓勵的政策。
                    6、繼承保持多元進口結構。
                    銅需求的敏捷增加,國內銅資源的短缺,國際市場銅供求關系的相對平衡,我國對銅冶煉投資的調控,克制冶煉能力的過快增加和漸漸鐫汰能耗高、污染重、資源行使率低的生產能力,已經使銅的進口形成銅精礦、廢雜銅、電解銅、銅材均衡進口的結構,這對防止資源進口走上銅精礦的“獨木橋”而受制于人是有利的,對解決資源需求,又保持進口結構的天真性,減輕能源、環境的壓力也是有利的,應該繼承保持這一多元進口格局。
                    (八)、我國對銅行業的政策導向
                    根據我國“十一五”《綱要(草案)》提出的往后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加7.5%的目標,可以分析出往后5年我國精煉銅的需求量依然保持較快的增加水平。而目前我國銅業發展的近況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煉能力,冶煉能力又大大超過銅精礦的保障能力。因為我國銅精礦,受資源條件限定,進一步增加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在將來5年我國銅行業銅精礦的保障能力不足的題目將日益凸起。
                    溫家寶總理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當局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保持固定資產投資適當規模,堅持有保有壓,優化投資結構,防止投資過快增加。繼承把好地皮、信貸兩個閘門,堅持執行最嚴酷的地皮管理制度,堅持按照貸款條件和市場準入標準發放貸款。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
                    因為我國銅冶煉已經出現盲目投資的跡象,假如現有政策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能增加過快的題目,預計當局將會通過地皮和信貸著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控。
                    在進出口方面,溫家寶強調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地行使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變化貿易增加體例,看重優化進出口結構,努力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狀態。支撐具有自立知識產權、自立品牌、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產品出口,繼承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合理布局。適當擴大進口,增長先輩技術、關鍵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進口。
                    因為我國是銅的消耗大國,僅靠國內銅精礦的冶煉能力遠遠不能知足國內市場的必要,國內精煉銅的在建和擬建產能雖然較大,大部分在2007年集中釋放,因此國內精煉銅的大量進口依然師知足國內需求的唯一途徑。根據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更好地行使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擴大國內短缺資源的進口的原則,可以分析出在銅精礦和精煉銅進口方面國家依然會持鼓勵政策,但對于國內本已緊張短缺的精煉銅,國家已經明確注解限定出口,假如目前的出口限定政策不能取得實效的話,將會推出進一步嚴峻的限定出口政策。
                    溫家寶提出資源節約工作要抓好六項措施,其中第四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城市和農村實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完美資源綜合行使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廢物綜合行使和廢舊資源回收行使。
                    隨著我國銅消耗水平的進步,社會上可用的廢雜銅蓄積量也賡續增長,行使好這些再生資源,不僅可以進步資源行使率,而且能夠削減環境污染,珍愛生態環境,創建社會文明和提高。根據溫家寶總理在當局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精神,預計往后我國對于廢雜銅的回收行使將出現新的優惠政策。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浙江省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玉環網站
                      首頁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行業動態 產業預警 標準文本 標準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會信息 政策文件 資料下載 聯系我們 免费一级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_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不要_精品亚洲AⅤ无码午夜在线

                        <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