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沒有世界名牌 不能知足為外國品牌打工
昨天全省品牌建設工作交流會上,記者獲悉,雖然我省目前已擁有“中國名牌”139個,排名全國第二。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只有2成企業有本身的品牌。我省的“重量級名牌”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統一根拉鏈價格竟差百倍 對此,省質監局局長瞿素芬深有感慨:“盡管近年來我省企業創中國名牌擁有了優秀的環境,漸漸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企業在知識產權和擁有國際著名品牌方面仍顯明處于劣勢,經濟結構徜徉在價值鏈的低端,因為缺乏品牌著名度,我省產品販賣價格與國際名牌差距顯明,基本上屬于給外國品牌‘打工’的難堪局面?!币粋€典型的例子,義烏生產的拉鏈一米只能賣7角錢,而差不多質地的日本拉鏈卻能賣到15美金,相差100多倍。 瞿素芬告訴記者,目前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中國企業,擁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名牌更是寥寥無幾。分外是對于名牌企業大省的浙江來說,至今沒有一個“世界品牌”,實在是有點說不曩昔。 打名牌不能“孤軍奮戰” 記者了解到,我省的很多良好企業在國內屬于大企業,擁有大品牌,但放到國際市場上一比,卻成了“二流角色”,與國際著名品牌不在一個較量級上。因此根據目前的形勢,光靠一家企業單槍匹馬孤軍作戰,已不可能打造出一個強勢品牌,必須要以產業鏈為基礎,整合資源上風,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名牌。 充分依托長三角豐富精良的產業鏈資源,合作共創目前被認為是一條優秀途徑。業內人士認為,執行“走出去”戰略,形成產業鏈和資本結構上的“多國部隊”,走出產業的小圈子,才能融入世界。 要增強遵守國際規則意識 要取得國際社會的信賴,首先得要產品質量過硬。瞿素芬認為,要讓本身的品牌在國際上脫穎而出,就必須在各個方面,分外是技術標準上達到國際先輩水平。 近年來,國際上新的標準層出不窮,僅活著貿組織就有近萬種技術標準,雖然有少部分存在歧視性,但絕大多數是合理的技術要求,因此,我省企業只有盡快讓本身的產品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標準,才能占有有利地位。另外,我省企業還要積極學習和采用國際先輩的品牌管理經驗,提拔發展水平。 目前,我省的289家中國名牌企業已共同發出了“爭創世界名牌”宣言,要努力進步自身品牌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力爭到2010年,全省“世界品牌”產品達到2到3個,“中國品牌”突破200個。(作者:肖揚、王珍、金振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