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迸發新活力
編者按: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今天開幕,會議將謀劃“十一五”發展藍圖。在即將曩昔的“十五”期間,我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緊張思想為引導,周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省委“八八戰略”,周全建設“平安浙江”,加快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十五’精彩回放”分外報道,分10篇回顧“十五”以來分外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精彩之舉,敬請關注。 [極新標桿] ●浙江生產總值2004年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全省財政總收入位居全國第四。 ●2004年全省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總量1979.65億元,居全國第四位;總資產報酬率4.7%,居全國首位;凈資產利潤率11.4%,居全國第二位。 ●目前,浙江民營經濟占全省生產總值的71.3%;200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中,浙江分別占183家和26家,均居首位。 ●2004年中國企業“500強”中,42家浙企上榜;其中,國企、民企、股份有限公司“三分天下”。 [亮點評說] 浙江省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十五”以來,浙江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重要得益于我省不懈堅持體系體例與機制兩大創新的累積效應。企業活力進一步釋放,國企、民企生產經營過程的服從越來越高,企業國際競爭力賡續加強;同時,加快變化當局職能,浙江的當局職能與企業活力并行不悖,從而轉化為強勁的經濟發展新上風。 有人說,浙江的每一寸地皮上都跳動著經濟細胞;也有人說,每一個浙江人的血脈深處都流淌著創業基因。 正是在一組組市場經濟細胞的活躍“裂變”中,正是在一個個創業主體的精彩“演繹”中,浙江經濟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書寫輝煌。 我們欣喜地看到,浙江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交相輝映,成為一對刺眼的雙子星座: ———量在擴張。今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核準的國有資產運營分析報告數據表現,2004年浙江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幅度超過8%,總量逼近2000億元,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名列前茅。與此同時,上半年浙江個私經濟也保持了穩固的增速,產值突破5000億元,增幅超過10%。 ———質在提拔。最新出爐的2005年度中國企業500強,42家浙企上榜,國企、民企、股份有限公司“三分天下”;幾乎同時揭曉的200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占據183席,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浙江占據26家,雙雙位居全國第一。 這是省委、省當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結合浙江現實,推進改革創新的效果。2002年12月,省委書記習近平到寧波、臺州、溫州等地宣講十六大精神時指出,要堅持“兩個毫不搖動”,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強大國有經濟,鼓勵、支撐和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承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在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提出了“八八戰略”,這是我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緊張思想為引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捉住緊張戰略機遇期,積極推進經濟社會新發展的龐大戰略。在這一戰略中,把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系體例機制上風,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賡續完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體例作為第一位的義務。近幾年來,我省各地深入推進這一戰略,創造各種條件,放手讓統統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努力使統統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國有經濟振興,事關大局。2004年6月,習近平深入省屬國企調研,并主持召開了省屬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強調從團體上搞活搞好省屬國有企業,進一步加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與控制力。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也要求,加強緊迫感與責任感,確保實現三年完成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的戰略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我省拉開了深化國有資產監管體系體例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戰”。 省屬企業省物產集團有理由自大。在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上,它排名第61位,延續3年躋身全國百強企業行列。從一個計劃經濟色彩粘稠的物資流通部門到以當代企業制度為本的大型流通企業,省物產集團通過參股、重組、合作等情勢,引進戰略投資者,與上下流生產商、供給商建立戰略聯盟,“蛋糕”越做越大,2004年販賣額高達411億元。 統計數據表現,杭鋼、省能源、省交通等25家省屬大型國企2004年利潤總數首超100億元大關,紅利能力大幅進步。 各種“混合經濟”在“十五”期間也獲得快速發展。三獅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個樣本,該集團運用2億元的國有授權資產,先后重組、兼并了10多家不同所有制企業,成功地控制了近40億元的社會資產。董事長姚季鑫說,如今的“三獅”是國有骨干、民營枝茂,各種經濟成份水乳交融,展現的是“雜交上風”。 浙江經濟活力能否持久,關鍵因素是民營經濟能否實現新飛躍。省委、省當局向導多次強調,肯定要捉住機遇,在毫不搖動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毫不搖動地鼓勵、支撐和指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徹底破除統統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思想約束,改變統統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做法和規定,消弭統統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體系體例停滯和政策制約,為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創業門檻,完美市場準入機制,優化市場名譽環境,實施扶優促強工程……一項項有力的政策行動相繼出臺,成為二次飛躍強有力的“助推器”。 今年3月,以建筑起家的民營企業浙江中南集團斥資數萬萬元投入動畫片制作,并計劃再投資建設一座動畫卡通城,幾乎一夜間就從土木建筑業邁進了動漫產業。 叩擊文化產業的大門,僅僅是浙江民資“異動”的一個亮點。對其他領域的投資也好戲連臺,萬向集團試水石油產業;默默無聞的常山水泥有限公司參股衢常鐵路,成為國內民企投資鐵路干線的“吃螃蟹者”…… 民企投資熱情高漲的背后是實力的積淀?,F在民營經濟在全省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已超過70%,全省個私經濟工業總產值、販賣總額、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和出口創匯額等4項指標已延續7年在國內獨占鰲頭。 體系體例創新在浙江周全睜開,一系列深條理改革乘勢而上:周全停征農業稅,浙江農夫率先離別了連續兩千年的“皇糧國稅”;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大力推進各級當局管理經濟體例的根本性變革,我省成為省級審批項目最少的省份之一…… 體系體例機制的創新換來了綜合競爭力的加強。2004年,浙江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成為全國第四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省份,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的重要經濟指標。財政總收入位居全國第四,經濟實力顯明加強。 創新無止境。只有賡續以體系體例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浙江經濟“高速列車”才能駛得更快、更穩!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