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衛浴業反思”出口創匯”的誤區
近年來,隨著國門的打開及我國加入WTO,陶瓷業正在賡續提速著出口的步伐,出口量、出口額也呈現連年遞增的上升趨勢。據統計資料表現,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德國之后的第三大貿易國,是年,我國建筑陶瓷出口額也成功攀升至全球第三。 出口創匯一向是浩繁陶瓷企業的首選目標,不管基于何種目的,出口創匯被企業看得很重很重,以致擠破頭、抓破臉也要到國際市場上“飄逸走一回”,“賺取”外匯。而出口創匯額的多寡也被某些當局部門作為獎勵的依據和條件。其實,我們不難理解企業賡續增長出口創匯的緣故原由,也不難想象企業把出口創匯作為一項緊張內容的理由。在我國相沿多年的傳統貿易戰略中,“出口創匯”是一條基本引導原則,擴大出口是對外開放的一項緊張內容。所以為擴大出口,增長出口創匯,當局采取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和寬松環境,如為出口企業提供優惠貸款、貼息、出口補貼、退稅等,簡化出口手續,海關、商檢、外監部門提供便利通道等,從而將企業逐利本能擴大到國際市場,引發了浩繁陶瓷企業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把出口創匯看作一項十分緊張的義務和目標來完成。 但是,當我們回顧陶瓷產品出口數量的逐年遞增,反思出口創匯的連年增加時,我們能否在腦際閃過一種另類的思想火花?;蛘哒f,陶瓷企業是否真的必要出口創匯逐年遞增的捷報傳來,出口創匯的背后,是否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誤區存在著? 信息來源:華廈陶瓷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