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已步入穩固發展期
增速放緩但不會大幅下滑 《中國工業報》:作為中國機械工業最大的行業綜合性社團組織的向導,您如何評價當前我國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狀態,以及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重要特點? 于珍:從2002年起,我國機械工業經歷了延續三年的超高速增加期,每年工業總產值增加幅度都達到了25%以上,最高年份增加幅度達到了31.9%。這三年是機械工業發展歷史上少有的黃金時期。但是自從去年國家增強宏觀調控以來,機械工業的增加速度已經顯明放緩,2004年4月以后,產銷增速逐月回落大約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增速已降至20%以下。機械工業由前三年的超高速增加期轉入平穩發展階段。 我們認為,今年機械工業的增加速度雖然比前三年有較大回落,但仍然是比較高,也是令人寫意的。這是吻合國民經濟和諧發展規律的。因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完成工業化過程中,對裝備需求的總量和水平都將維持一個相稱長的茂盛時期,而且我國機械工業具有顯明的國際比較上風,擴大出口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也將為行業發展提供偉大動力。因此,我們對機械工業的長遠發展前景充滿信念。從近期看,除汽車行業外,多數機械企業目前在手的合同量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尤其是電力裝備的訂貨量仍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我們認為產銷增加速度不可能進一步大幅下滑。預計今年全年工業總產值將比去年增加15%~20%。 《中國工業報》:您在年初舉行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曾透露表現,2005年全行業實現利潤將繼承回落。如今看來,這一判斷已開始得到印證。今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有所調整,執行“雙妥當”的財政、貨幣政策;同時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經濟增加可能放緩。請問,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的轉變對機械工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于珍:去年4月,國家宏觀調控對機械工業的影響開始展現,當時一些同道曾經憂慮,因為滯后效應,機械工業更大落差可能在四季度或稍后出現。但因為國家宏觀調控執行“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現實實行效果除對個別行業影響較大外,總體看,機械工業各項指標降落“比較溫文”,產業結構轉變趨勢與產業政策的取向大體相近,全行業仍呈現高速平穩發展態勢。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因為國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使機械工業部分行業的市場需求發生了較大轉變。此外,當前資源和環境對行業發展的束縛顯得更加凸起。去年以來,機械工業所需原材料,如鋼材(尤其是矽鋼片和發電設備用鋼材)、有色金屬(尤其是銅導體材料)以及能源(如電力、焦炭)的供給越來越嚴重,價格頻頻大幅上揚,甚至有價無市,即使在增強宏觀調控以后,矛盾仍不見緩解。 在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的同時,運力嚴重,尤其是大型裝備產品運力格外嚴重,也緊張影響著企業的正常運營。此外,因為環保要求進步,機械產品的能源行使服從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在對機械制造企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 紅利空間受到擠壓變化增加體例愈顯緊迫 《中國工業報》:在成本周全上漲的同時,機械產品卻無法通過販賣價格的合理提拔去消化成本的上漲,紅利空間受到上游產業擠壓。那么,如何改變機械工業的這種窘境? 于珍:我們一方面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等當局有關部門反映行業情況和企業訴求,建議以進步龐大技術裝備制造業的自立能力為核心,加大對產需雙方的組織和諧力度,堅持以我為主,“打捆招標”,加大對國內企業引進技術消化吸取和攻關的支撐力度。對改善部分機械工業重要原材料的供給提出詳細建議:一是加大國內鋼鐵企業的攻關力度,以期盡早脫節受制于人的困境;二是在此之前,有關部門加大同一對外采購和合理定價的工作力度;三是采取措施削減中心環節加價,加大產需雙方直供比重;四是優先保障承擔國家重點義務多的重點企業的材料供給;五是請有關部門組織和諧,適當進步變電工程造價,進而適當進步大型變壓器合同價格。同時,考慮到轎車工業在機械工業以至在國民經濟全局中的偉大影響,考慮到農用車對解決“三農”題目的緊張作用,建議國家認真研究改善轎車和農用車產品的消耗環境,促進這一至關緊張的消耗市場得以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積極指導全行業企業適應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由高速增加向平穩增加的變化,樹立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步對變化增加體例緊迫性的熟悉,果斷將速度效益型的增加模式變化到質量和水平效益型的軌道上來。 新品產值增速偏低自立開發題目再次凸顯 《中國工業報》: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機械工業的自立開發能力微弱。請問,您對我國機械工業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如何評價?在此方面有什么改動的措施和想法? 于珍:因為機械工業是一個行業覆蓋面特別很是寬、產品關聯度很大的產業,要周全、客觀、正確地分析和評價我國機械工業的技術水平,這是一項很復雜的事情。如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正在組織行業內外的數百名專家和“兩院”院士,對這一題目進行專題研究。在這里,我只能向你簡要介紹一下對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水平的基本評價,以及我們認為在往后一個時期加快我國機械工業技術提高的重要途徑和辦法。 近幾年,因為我國工業管理體系體例改革和科技體系體例改革的賡續深化,機械工業13個分行業(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的七個大類125個小類)的技術水平發展狀態有較大差異,但是總體來看,我國機械工業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通過當前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市場拉動,近年來科技水平有了特別很是大的提高,能夠基本知足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必要。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機械工業自立創新能力的進步仍然面臨著一些凸起的題目:一是技術來源緊張依靠于引進,例如大型核電、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空冷發電設備、重型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發電設備、大型抽水蓄能機組、大型風力發電設備、超高壓和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等都是如此。二是高水平產品的發展速度知足不了用戶需求,有些還不得不大量進口,如:數控機床近幾年盡管發展很快,產量不小,但仍不能知足國內飛速增加的市場需求,每年還要大量進口。今年上半年新產品產值增速低于全行業總產值增加速度的征象也警示我們:這將影響到行業發展的后勁。 機械工業將果斷貫徹中間精神,堅持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把進步自立創新能力、發展具有自立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作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作為行業結構優化調整、提拔產業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目標總量躋身世界前三位 《中國工業報》:“十五”期間,機械工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成為歷史上增加最快的時期,為機械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制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機械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草案制訂的情況? 于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用高新技術和先輩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緊張義務,在“十一五”加快提拔我國機械裝備制造業水平。從去年開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就受國家發改委果委托,組織機械工業各專業協會、地方行業主管部門、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等各方面力量,開展了“十一五” 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研究,在充分研究了裝備工業發顯現狀、存在差距、發展環境和需求形勢,以及對國民經濟各重要領域“十一五”龐大工程項目建設發展需求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完成了《“十一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綱要(建議稿)》,以及龐大裝備、行業科技、質量、標準化、節水、節能、節材、進出口等十個綜合性行業規劃征求意見稿,如今正在繼承組織有關專業協會抓緊完成電工、重型、石化、通用、印刷機械、制冷空調、塑料機械、農機、工程機械、內燃機、汽車、機床、軸承、液氣密、通用零部件、模具、儀表、環保機械、食品包裝機械、熱處理等20個專業性的“十一五”規劃征求意見稿。 裝備制造業如今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在此階段潛藏著許多危急,因此行業發展處于極為關鍵的時期。因此,我們建議“十一五”裝備制造業的引導方針是:國家指導、市場推動;總體提拔,重點突破;節約資源,珍愛環境;增強基礎,凸起成套;接納轉移,自立創新;強大企業,培育集群。提出的“十一五”目標是:工業增長值年均增速在12%左右,2010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經濟總量進入世界前三位,以能源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冶金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為代表的龐大裝備基本知足國內需求,一批緊張產品的自立創新能力有顯明進步。并初步提出了“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基礎裝備、能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原材料工業設備、當代農業設備、環保設備、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等七大裝備制造業領域和增強基礎工藝及共性技術研究的建議。提出了應采取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議:一是增強組織和諧和產業重組;二是制訂并實施若干專項計劃;三是落實一些扶持政策;四是制訂龐大裝備技術政策;五是進一步規范市場管理;六是加快培育工程公司;七是建立健全服務系統等。與之響應的“十一五”行業工作思路是“區分不同條理,執行分類引導;加強自立創新能力;擴大出口規模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大力推進裝備制 造業信息化;加快結構調整和體系體例創新?!? 總之,“十一五”期間,全行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強化自主自強意識,狠抓結構調整,變化經濟增加體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上的裝備制造業強國而努力奮斗。這就是《“十一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綱要(建議稿)》的重要精神。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