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條新聞震動300企業 甬民營快遞業面臨新變局
近日,有兩條新聞讓寧波近300家小快遞公司產生強烈震動: 7月20日,國務院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郵政體系體例改革方案》,將建立當局依法監督,企業自立經營的郵政體系體例。這注解郵政體系體例改革將加速進行。 國際快運業四大巨頭之一——聯邦快遞在廣州成立亞太轉運中間后,即將周全進軍寧波航空快運市場。 面對新的市場轉變,民營快遞企業何去何從,成了社會關心的話題。 留給民營快遞的“蛋糕”不多據寧波市郵政管理部門統計,寧波快遞市場年規模也許在4億元左右,其中國際快遞營業就占有3億元以上。 但是,這么大的國際營業市場已基本由國際四大快遞巨頭——寰宇快運公司(TNT)、中外運敦豪(DHL)、美國聯邦快遞(FedEx)和聯合包裹(UPS)所霸占。有統計注解:寰宇快運去年在寧波的業務額有8000萬元,今年估計將達到1.3億,DHL也不會少于1億元。另外,美國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的份額也不小,加上一些專線公司還占有著相稱的份額。寧波郵政速遞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吐露,有經營國際快遞營業能力的國內公司能夠占有的市場空間已經很小,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是在為國際巨頭們“打工”。 而從寧波國內快遞營業來看,中國郵政占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也牢牢地掌握著偏遠地區,如農村、西藏、新疆等地的市場。其他民營快遞公司也只有申通、每天、宅急送等能有立足之地。 “低價”上風將消散 很多小快遞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砝碼就是低價格。但是,隨著郵政體系體例改革進行,這種價格上風將會漸漸消散。 寧波郵政速遞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郵政快遞營業改革之前,因為定價機制不天真,很多附近交通發達的地區(如長三角)市場占據率賡續降落;加上一些快遞公司違背郵政專業務務經營,郵政快遞受到壓力很大。但是隨著我國郵政體系體例改革步伐加快,郵政營業企業化經營,郵政監管力度的增強,小企業低檔次、不規范競爭將會削減,其價格上風隨之消散。 另外,有業內人士估計,聯邦快遞等國際巨頭的加緊布點,可能是一個大規模進軍國內市場的旌旗燈號。根據WTO有關規定,2005年國內快遞市場將近一步攤開,國際巨頭到時只須將已在各地建好的點連成網絡就能夠形成壯大的競爭力,如許的上風也不是很多國內快遞公司能夠比擬的。 客戶更注重品牌實力 其實,寧波近300家小快遞公司面臨的威脅還不止以上這些,顧客意向的改變可能更具有決定意義。 天誠貿易公司是一家年貿易額400萬美元的小型公司,但每年的快遞費用卻必要十幾萬元人民幣。該公司的國內外快遞分別交由每天和DHL來做。公司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價格因素,品牌實力是他們選擇快遞公司的緊張參考因素,“試想,我們天天都要寄大量文件、樣品和輔料到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涉及商業隱秘,沒有大公司的品牌保證,我們怎么能夠放心呢?” 天誠的態度代表了寧波許多企業的心態。據記者調查,每天、申通、中通和UPS、DHL、TNT等國內外快遞品牌被寧波企業提及的比率最大。 企業對品牌的相信進一步推動了快遞市場品牌化的到來。在網點設置、運送服從、服務質量以及安全等方面,民營小快遞公司因為實力有限,因此在短時間內尚不能構成強有力的品牌吸引力。 不過也有的快遞公司認為形勢并不一邊倒,“在認識中國市場方面,外資快遞不可能在短期內趕上我們”,一位快遞企業的販賣經理如是說。攤開后,外資快遞可能在一些干線城市有上風,但相對會不正視區域性、小規模的人工作業,中小快遞企業則以經營區域營業為主。攤開后,外資快遞將與中小企業錯開競爭檔次,本土快遞企業仍有很大的空間。 生存危急促使甬城小快遞公司加快了洗牌的步伐,有的開始醞釀新的組合,有的想投身大品牌……大幕已經拉開,好戲還待開演。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