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模式”向自立知識產權模式靠攏
備受能源、地皮、水等供應瓶頸制約的浙江經濟,有望通過品牌塑造途徑得到改變。昨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透露表現,在將來的幾年內,浙江將通過強勢品牌的塑造,指導“浙江模式”的轉型----將浙江的低成本擴張型經濟模式,變化成擁有自立知識產權附加型經濟模式,并實現浙商在國內的“先發上風”向“品牌上風”的跨越。 鄭宇民是在昨日于杭州舉行的“首屆聞名商標企業大會”上作上述表態的。鄭宇民說,在浙江經濟發展過程中,貼牌制造、來料加工的確為不少民營企業贏得了市場,積累了原始資本,但目前,這種利潤低、附加值低、效益低的模式已出現弊端。自2004年下半年以來,浙江工業經濟重要指標增幅也呈現回落態勢。 “假如大多數企業制止在貼牌階段,不進行商標的開發和無形資產的維護,浙江制造只能屈居國際垂直分工的末端,浙江企業也只能淪落為‘國際民工’,利潤率會賡續降低?!编嵱蠲裾f。 浙江大部分企業的確處在如許的狀況。以馳名世界的溫州打火機為例,它們賣到歐洲只要2歐元1只,利潤只有人民幣幾毛錢,但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拿到歐洲去賣,價格就在20歐元以上,利潤率超過100%。 鄭宇民認為,浙江經濟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品牌經濟的階段。由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數據表現,2004年,浙江全省企業商標注冊新申請數為7.4萬件,核準注冊商標3.1萬件,分別比上年增加31%和22%。截止到目前,全省企業累計擁有注冊商標近18萬件?!斑@些商標中,中國聞名商標已經達到58件,在全國同類省市中位居第一,因此,浙江有需要進行國際聞名品牌的開拓,也有能力進行國際聞名品牌的開拓?!编嵱蠲裰赋?。 浙江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也認為,品牌化生存是全球化留給浙江企業乃至中國企業的最后機會,浙江的企業應該捉住這個機會。 鄭宇民同時指出了浙江品牌建設中的不足。他認為,浙江的品牌雖然量多但個頭偏小,浙江產品大多定位在初級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分外是浙江的品牌企業與國際跨國大品牌公司在品牌應用、品牌經營上還存在不少差距,對“品牌”內涵的認知也存在不足。因此,浙江省品牌建設還任重而道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