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7000種商品明起周全降稅
中國東盟自貿區拓荒新貿易空間 催生國際城市帶 從7月20日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正式開始對原產對方的約7000種商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以自由貿易區的稅率實現彼此貨物的通關。 東盟秘書長王景榮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將極大推動東亞地區的經貿發展,是東盟-中國經貿關系發展史上的緊張里程碑。 王景榮說,東盟和中國聯合進行的可行性研究注解,自貿區的建立,將創造一個擁有17億消耗者的經濟區域,其國內生產總值約2萬億美元,貿易總額估計為1.23萬億美元。 他說,自貿區的運營可以使東盟和中國相互之間取消貿易壁壘,降低成本,增長區內貿易額,進步經濟效益。同時,它還可以在東盟成員國和中國之間建立一種共同體意識,為東亞經濟穩固提供另一個緊張的機制,并使東盟和中國在共同關心的國際貿易事務中擁有更大的談話權。 他認為,東盟和中國將在自貿區框架之下繼承保持雙邊貿易的迅猛增加勢頭,雙邊貿易額有望在2005年年底之前達到1000億美元,這也是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2003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東盟-中國岑嶺會議上定下的目標。與此同時,雙邊貿易額的增加還會帶動東盟和中國在其他領域關系的發展。 王景榮說,所有東友邦家都將從自貿區中受益,但受益程度取決于每個國家的自身能力和應變預備。東盟已為其成員國培育了一個可以創造大量商機的環境,接下來就要看每個國家確立的相干戰略是否得當。東盟不僅要監督自貿區機制的實施,還要敦促各個成員國當局向本國的工商業機構普及有關自貿區的基本知識和使用技能。 《中國-東盟周全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于7月1日正式實施,雙方用20天的時間對彼此的關稅減讓表進行技術性核查,并調整相干的海關數據體系。從7月20日起,正式開始按照協議規定的時間表,對原產于中國和東盟的產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10國建立的自由貿易安排。2004年11月29日,雙方在老撾萬象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協議共23個條目,3個附件。根據協議,貨物貿易產品除早期收獲產品外,余下產品分為正常產品和敏感產品,其中正常產品近7000種。正常產品和敏感產品的區別為:正常產品的關稅要減少直至取消,敏感產品的關稅受到上限的束縛,但不必取消關稅。 協議對正常產品降稅提出了以下額外要求:中國和東盟6個老成員國(指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文萊)至2005年7月40%稅目的關稅降到0~5%;2007年1月60%稅目的關稅要降到0~5%。老撾和緬甸至2009年1月、柬埔寨至2012年1月50%的稅目的關稅降到0~5%;2013年40%稅目的關稅降到零。越南2010年50%稅目的關稅降到0~5%。 部分國家關稅結構近況 一、泰國稅率高于20%的產品:重要為咖啡,茶、香料,面粉,油脂,糖,蔬菜成品,煙草,塑料、橡膠成品,木成品,紙成品,紡織品,鞋、帽等輕工產品和玻璃成品,鋼鐵及其成品,機電產品,機動車輛等;稅率為15%的產品:重要為鋼鐵及其成品;稅率10%~15%的產品:重要為木材及紙成品,紡織品,鋼鐵,機電產品;稅率5%~10%的產品:重要為飼料、機電產品。 二、馬來西亞稅率20%的產品:重要為紡織品,魚成品,可可成品,蔬菜成品,酒,塑料及橡膠成品,鞋、靴等輕工產品,玻璃成品,鋼鐵,機電產品,汽車、摩托車及自行車;稅率為15%的產品:重要為食糖、化工產品、紙成品、紡織品、鋼鐵、機電產品等;稅率10%的產品:重要為油脂、紙成品、紡織品、鋼鐵成品;稅率為5%~10%的產品:重要為特種紡織品;稅率為5%及以下的產品:重要為木成品、紙成品、紡織品、拖沓機、小排量汽車、機動車零附件、自行車及摩托車零附件等。 三、印度尼西亞稅率20%以上的產品:重要為食糖、酒、塑料及橡膠成品、鋼鐵及成品、機動車輛等;稅率15%的產品:重要為活魚、化工成品、自然橡膠、皮革、紙成品、紡織品、鋼鐵成品、機電產品、機動車輛等;稅率10%的產品:重要為紡織品、油脂、化工產品、木材、輕工產品、鋼鐵成品、自行車等;零稅率產品:重要為農產品、高端鋼鐵成品、機電產品等。 四、菲律賓稅率高于20%的產品:重要為運動物、豬肉、家禽肉、蔬菜、大米、糖、咖啡、機動車輛、摩托車等;稅率15%的產品:重要為塑料成品、木成品、紡織品、鋼鐵成品、機電產品;稅率10%的產品:重要為魚、油脂、自然橡膠、紙成品、輕工產品、玻璃成品、鋼鐵成品、機電產品。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