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
                • logo
                •          
                    國有民營共生共榮 浙江國企競爭力看漲的背后
                    時間:2017年12月25日信息來源: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發達的民營經濟給外界留下了太多、太深的印記,而國有經濟卻鮮為人知。事實上,在浙江這片經濟熱土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非但沒有此消彼長,相反齊頭并進、相得益彰,形成了共生共榮的格局。

                      新近“出爐”的浙江國有經濟“成績單”,以有力的事實與數字對此做了細致的表明----

                      由國務院國資委核準、新近“出爐”的《浙江省2004年度企業國有資產運營分析報告》清晰地勾勒出浙江國有經濟運行的良性態勢:2004年全省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總量為1979.65億元,比上年增加8.22%,位居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第4位;利潤總額為233.42億元,居全國第3位;總資產報酬率(即資產收益)為4.7%,居全國首位;凈資產利潤率(所有者權益)為11.4%,較上年進步2.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省國資委主任陳正興說,與上年相比,表現我省國有資產質量及運營效益的幾個重要指標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在全國的位次也往前移,充分印證了我省深化國企改革所取得的績效,同時也注解浙江國有資產質量、國企團體運營能力有了實質性的進步。

                      國企數量“不減反增”

                      有一個征象讓不少人為之迷惑:近年來我省各地通過改制、轉讓、拍賣、破產撤銷等多種情勢不遺余力地積極推進國企改革,但浙江國企的數量卻出人料想地“不減反增”----據省國資委統計,截至2004年末,全省國企總戶數為4604戶,比2003年增長了29戶。

                      省國資委統評處給出的答案為:正確地說,近幾年我省國企處在“有減有增”的互動狀況中,一方面,老的國企通過公開轉讓、資產變現等途徑在遞減,國有資產大幅度退出;與此同時,新設立的國企也在賡續增長,尤其是各地在基礎設施和關鍵領域的投資大幅增長,陸續組建了一批交通、建設、旅游、城建、教育、文化等投資公司,其中絕大多數是當局投入的國有資產?!按讼辈患啊氨碎L”,全省國企總戶數天然“看漲”。

                      我省國企總量分外是關鍵領域國企數量的增長,恰恰反映出我省國有經濟布局與結構的一種嬗變。從產業布局上看,我省國企分布很舛錯稱,“大頭”集中在競爭性行業,壟斷性、公益性行業的國企數量相對偏少。詳細來說,我省國企重要集中在商品流通業、工業、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業、農林牧漁業、房地產業、建筑業、教育文化業等行業。

                      專家認為,我省這一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可謂“天賦不足”。其癥結重要表現在:一是國有經濟行業覆蓋面過寬,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致使有限的建設資金過度分散,而重點行業的資金投入顯明不足,造成產業集中度低。剖析2004年全省國有資產較集中的社會服務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品流通業等幾個大類行業的國有資產比重,可以發現,除社會服務業達35%以外,其余行業均未超過30%,若細分到每個詳細的行業,則其占用的國有資產更少;二是國有資產分布在競爭性行業中的比重顯明過大;三是國有獨資企業和企業管理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比重過大,這些企業“軀體”雖重大,但大部分都被管理體系體例落后、經營機制不活縛住了手腳,競爭力低下,經營效益天然好不到哪里去。相干數據表現,2004年國有獨資企業與企業管理事業單位合計占用了全省81.36%的國資總量,但其創造的利潤只有全省的45.76%,平均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國有經濟戰略“轉向”

                      改變浙江國有經濟不合理的布局與舛錯稱的結構,一個關鍵的切入點就在于浙江國有經濟總體發展戰略的“轉向”。專家分析認為,從2004年我省國有經濟運營態勢看,有兩個“轉向”值得關注:

                      ----適當收縮國企過長、過散的戰線,使國有資產漸漸從技術含量低、競爭過度、競爭力不強且進入衰退期的行業退出,從經營效益差、經營困難、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的企業退出。

                      ----探索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有所為有所不為,漸漸指導國有資產向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產業和行業先輩企業、大型主干企業轉移。

                      與以上戰略“轉向”相呼應,我省國有資產所選擇進入的領域、“路徑”也隨之發生轉變。專家認為,往后省屬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重點可以有這么幾個新投向:一是改善投資環境,重要投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建設上;二是投入到投資額大、國有資產便于管理并有肯定收益的企業或項目上;三是建立指導性基金,投資并指導社會資金投入到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四是投入到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上,充分挖掘我省積淀豐厚的風景旅游資源與文化資源,完成文化和旅游資源從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變化;五是建立穩固發展投資基金,保證在經濟形勢“風吹草動”之際,通過國有資本的投入,能敏捷穩住全省經濟社會的“陣腳”。

                      國企改革是“核心”

                      在浙江國有經濟發展歷程中,有兩條主線貫穿其中:一條是國有經濟戰略布局與結構的調整,另一條無疑就是國企的改革。

                      追溯浙江國企改革20多年來的演進歷程,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初“搞活國營企業”的承包制,照舊90年代初的“抓大放小”搞股份制,再到90年代后期“國企三年脫困”以及如今的國有大企業“有進有退”,一輪輪國企改革“攻堅戰”為浙江國企的“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空前激發了浙江國企的活力與潛力,使浩繁國企的實力得到了顯明提拔,隨之而來的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競爭力非但沒有被減弱,相反明顯加強。

                      有一組統計數據充分凸顯出國有經濟在全省國民經濟中不可替換的強勢地位與作用,同時也折射出了我省國有經濟“有所不為有所為”的新方略。目前我省國有經濟在全省電力、通信、自來水和煤氣生產供給業中的比重已超過80%;在化學、冶金等基礎原材料產業中超過50%;在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中超過40%。值得稱道的是,一大批國有企業或集團已成為行業排頭兵和“領頭羊”,省交通集團2004年投入營運的高速公路里程占到全省已通車里程的65%;省能源集團控股發電總量占全省發電量的40%以上。另外,國企在航運、鐵路等行業中的控制力與影響力也是一日千里。

                      當然,就總體而言,我省國企改革的近況還“在路上”,并面臨著一個新的關口。對此,有專家認為,當前我省深化國企的“關鍵詞”無疑就是“產權”,下一步的改革重點應放在國有壟斷行業和國有獨資企業的改造上。這種改革不僅是深化國有企業內部體系體例的改革,更緊張的在于解決其產權制度,通過解決產權制度來完美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在內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深化改革在“制衡”

                      有一個觀點認為,國企改革要追求新的突破,其核心就在于有否優秀、健全的制衡機制。這種制衡機制不僅表現在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上,即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班子“三駕馬車”的健全與完美上,同時也表現在國企體系體例與運行機制的創新上。

                      浙江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一個堪稱典型性的創新“高招”就是漸漸推行國有資本與其他非國有資本,包括非公有資本的融合、對接,最終實現股權多元化。即倡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專家認為,浙江國有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正是大量吸取了除國有資本以外的外資、民資等多種不同性子的資本,才賡續強大了本身的規模與實力。無論是浙江物產集團、杭鋼集團,照舊三獅集團等省屬國企的改革實踐都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數字也說明了這一點。我省國有控股企業效益顯明好于國有獨資企業。2004年全省2171戶國有控股企業國有凈資產為1012.02億元,占全省凈資產的39.51%,其中有7成企業實現紅利,全年共實現利潤126.6億元,占全省利潤總額的54.24%。這意味著國有控股企業用占全省近4成的凈資產創造了超過一半的利潤總額。

                      由此,以產權多元化為突破口的浙江國企改革模式日漸清晰:

                      ----對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行業的企業,或保持國有獨資,或在保持國有絕對控股的前提下,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

                      ----對具有肯定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分別采取戰略投資者控股、國有參股、企業經營團隊和員工持股,或國有控股、戰略投資者參股、企業經營團隊和員工持股等多種情勢的產權結構。

                      ----對具有專業投資功能并具有擴張力的企業,以資本運作和戰略持股為重要職能,實施相干核心產業的整合,成為投資類資產經營公司。

                      ----對行業雷同、營業相近的國資營運機構,通過輔業星散、產業整合的體例,重組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主干企業。

                      ----對散布在各集團內具有光顯產業特性的企業,通過依托強勢企業,集中優質資產和稀缺資源,組建新的企業集團。

                      鏈接

                      混合經濟的典型“樣本”

                      制度經濟學一個很有名的觀點是,制度是均衡的,從來沒有跳躍,更要避免“斷裂”的出現。從這層意義上而言,只有在制度創新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時才是合理的,因而制度創新必要很好地把握平衡度,其最好的辦法就是個案創新。也就是說,在引入制度創新主體競爭時,讓變革的個案充分展現,然后,去研究、比較、總結、推廣,以求實現最有用的邊際演變。

                      浙江省屬國企近年來在積極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造、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進程中就涌現了如許的典型“個案創新”,其對浙江國企改革的“邊際效應”日益展現----

                      浙江物產:從計劃到市場

                      寶馬、沃爾沃、奧迪、別克……作為省內最大的汽車品牌代理商,浙江物產集團手握52個進口、國產汽車品牌,基本覆蓋了國內所有整車販賣的主流品牌代理經營權。2004年共“賣車”6.21萬余輛,占全省汽車上牌量的16%。這僅僅是該集團立志奏響“做強做大流通業”主旋律的華彩“樂章”之一。

                      從一個計劃色彩頗粘稠的物資流通部門到如今的以市場為取向的國有大型當代流通企業,浙江物產正是緊緊扣住投資主體多元化這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集團成員企業一再攜手國內外大型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物產金屬集團公司以參股、合作的情勢,引進國內大型鋼鐵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從而實現與上游生產商、供給商戰略“結盟”;物產國貿公司與世界著名的鋼鐵產銷和冶金設備制造商“奧鋼聯”聯手成立合資企業,不但拿到了上萬噸鐵合金出口合同及意向,并一步跨入了跨國企業的全球販賣網絡……加上設置預留股、加大經營者和營業主干多持股等配套改制行動,這個往日的“老計劃”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經營規模從2002年的226.9億元到2004年的411億元,3年平均增幅34.59%;實現利稅從2002年的5.26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12.01億元,年均增幅51.29%。其經營規模已延續兩年蟬聯浙江百強企業首位,也是延續3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前百位的浙江企業。

                      杭鋼集團:鋼鐵主業與非鋼產業

                      2004年杭鋼集團販賣收入突破200億元,其中非鋼產業就達115億元,其貢獻甚至超過了鋼鐵主業。

                      多元化經營一度成為國企改革的潮流。輔業做強的大型國企也有不少,但像杭鋼如許輔業強過主業的可謂鮮見。對此,杭鋼管理層概括說,鋼鐵和非鋼產業如今都是杭鋼的支柱,鋼鐵是純國有的,是集團的主業;非鋼產業這塊在所有制結構上則是混合的,具有多種經濟成分。

                      國企的班底,民營企業的機制?;旌纤兄平洕诤间摯呱幕盍εc績效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置業、商貿、旅業已成為杭鋼非鋼產業的三根支柱,在2004年非鋼產業實現的115億元販賣收入和4億元利潤中,這三塊所占的比重超過90%。

                      三獅集團:2億國資控制26億社會資產

                      三獅集團也是一家成功引入混合經濟模式的大型國企。因為其國有資本金規模偏小,自有資金相對不足,所以早在幾年前,它就把目光瞄上了社會資本。目前集團公司是全資國企,負責國有授權經營資產的保值增值,而部屬的子公司則與民資、外資“雜交”??芍^是國有“骨干”,民營“枝茂”。

                      現在,在三獅集團整個運營架構中,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既有國企的股份,也有民企和上市公司的股份。不過,所有制成分再“混合”,三獅集團牢牢掌控著“話語權”,占據絕對或相對控股的地位。

                      1998年三獅集團用2億元的國有資本控制了12億元的社會資產,2002年其所控制的社會資產總量增長到18億元,2004年則擴大到26億元。

                      隨著我省國企改革的步步深入,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風生水起,我們有理由信賴在浙江這片經濟沃土上必將涌現出更多、更強的活力國企。(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浙江省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玉環網站
                      首頁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行業動態 產業預警 標準文本 標準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會信息 政策文件 資料下載 聯系我們 免费一级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_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不要_精品亚洲AⅤ无码午夜在线

                        <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