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資涌入 文化產業是最后的晚餐
一家浙江聞名民企老總稱:“文化產業將是我們最后的晚餐”;近一兩年,浙江等地進軍文化產業的民營企業突呈爆發之勢,其中不少手筆之大、影響之深遠,讓一向占有壟斷上風的國有文化企業都自嘆弗如。 2004年歲末,浙江廣廈集團與浙江廣電集團合作,邁開了周全進軍影視制作產業的步伐;幾乎就在統一時間,總資產超百億元的另一家浙江民營企業??橫店集團,則請來了國家廣電總局的向導,為其繼承擴充影視產業基地規模造勢。浙江民資加快進入文化產業的步伐由此可見一斑。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浙江全省共有民營文化企業4萬余家,總收入300億元以上,從業人員50余萬人,涉及影視、印刷、演藝娛樂、藝術品經營、旅游、廣告、會展等十余個行業。 嚴酷地說,浙江很多民營企業叩開文化產業大門,一開始大多是“偶然”。不過,早期的盲目和偶然介入,讓民企嘗到了文化產業這塊大蛋糕的誘人芳香。用浙江橫店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陳金海的話說,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從被動投資到自動投資”,轉而直接從事文化產業投資經營。 杭州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鄭擁軍認為,資本有流動和膨脹的天性,經濟發展到肯定條理,必然要求突破原有的發展平臺和模式,參與新的產業重組與整合。民企掀起的這一輪“文化產業投資熱”,是民營經濟在文化領域的延長,表現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民營經濟的上風在文化產業領域繼承被放大,引入競爭的效果是:越來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雄厚而又實惠的精神文化產品。浙江宋城集團投資5000萬元,打造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8年來長演不衰,觀眾超過500萬人次,已經成為杭州的一塊聞名文化招牌。 在浙江橫店,每年有近110部電視劇從這里走出。 在臺州,民營企業先后投資30多億元,創辦了6000多家文化企業,建成了大批下層文化設施,從業人員10多萬人,對當地文化建設起到了不可替換的作用…… 民資在體系體例內外游走,激活了體系體例內一些沉寂的資源;更緊張的是,深諳市場經濟精髓的浙江民資所到之地,帶去的不僅是資金,更對當前文化體系體例中積習已久的弊端產生了偉大的沖擊。 浙江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從外觀上看,民資與國有文化單位的合作,彷佛是在“挖墻腳”。但從另一角度看,國有文化單位在事實上也吸納和控制了一部分民資為我所用。民企在文化產業領域獲得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把國有單位搞活搞強了。 與此同時,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人們越來越熟悉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已經席卷而來,文化不應該再被當作純粹的事業來經營。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陳少峰呼吁:文化產業是一個充分國際化的產業,只有在對外和對內兩個全方位開放的環境中,充分整合社會的參與意愿,動員民營資本和民間力量,實施國有文化資產重組和擴張,才能迎來文化產業的繁榮。(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