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模式直面“成長煩惱”
在浙江模式風靡全國的時候,我省的工業經濟的綜合效益卻面臨危急。 記者昨天從省統計局獲悉,剛剛發布的《2004年浙江工業綜合經濟效益從領先變化為落后》報告,對我省工業經濟效益作出分析:2004年浙江規模以上企業已增長到3.2萬家,居全國首位;但綜合效益指數則為155.9,比全國低8.4點,在各省、市、區中,從2003年第5位退至2004年第16位,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產品產銷率等緊張指標均落后于全國。 成本費用利潤率落后 據統計,2004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0%,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 浙江省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處副處長郎初華認為,因為我省經常性的拉閘限電,造成次廢品增長、綜合能耗和材料消費上升;另外,電價上漲和大規模的自備發電等引發的成本上升幅度顯明超過其他地區。 同時“高進低出”的價格變動差距顯明大于全國。2004年浙江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3.4%,比全國的11.4%高2.0個百分點,而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0%,比全國的6.1%低1.1個百分點,價格漲幅差為8.4個百分點,比全國大3.1個百分點,使以加工制造為主的我省工業企業難以消化,成本上升。 隨著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賡續上漲,加工制造業利潤日益向上游轉移。200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采礦業成本費用利潤率高達31.6%,制造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4%。因為我省是典型的資源小省,加工制造業利潤受到顯明擠壓,利潤向上游產品生產比重較大的外省市轉移。 全員勞動生產率落后 200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90592元/人,浙江為74129元/人;比全國低16463元/人。 郎初華認為,我省的技術提高和創新落后于經濟總量擴張,勞動生產率進步受到制約。據統計,2003年我省工業產品販賣收入占全國的比重為9.1%,而研究與試驗經費付出只占全國的5.1%。從大中型工業企業看,我省大中型企業科技運動經費付出占產品販賣收入比重為1.2%,比全國低0.3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22位。 2004年我省販賣額居前3位的行業分別是紡織、電氣機械、通用設備制造業,這3個行業平均全員勞動生產率為6.3萬元/人;全國販賣額居前3位的行業則為電子、黑色金屬冶煉、電力生產和供給業,3個行業平均全員勞動生產率高達16.4萬元/人,我省支柱產業的條理與全國相比差距顯明,生產服從差距懸殊。 工業產品產銷率低 多年來,浙江產銷率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4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7.7%,比全國低0.4個百分點,列全國第21位。 根據對2004年全省118種重要工業品販賣情況統計,我省超過全國平均產銷率98%的產品只有55種,占46.6%,大多為電子、化學質料、冶金及家用電器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產銷率較低的重要是紡織絲綢、皮革、塑料、化纖、紙成品等全省份額較大且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 2004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產制品存貨增加30.7%,而全國的產制品存貨增加24.7%,浙江產制品存貨占販賣收入的比重為6.0%,全國為5.5%,注解浙江產品的市場適銷情況不如全國。 從產品販賣的結算方面看,因為我省專業市場發達,現金交易還比較普遍,賒賬、欠款舉動多,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凈額高達2159.9億元,比上年增加21.8%,增速比全國高6.2個百分點,這對資金本來就嚴重的浙江工業經濟來說,不僅會影響生產,對產品販賣影響更大。( 來源:每日商報 記者梁世燕)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