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市場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
2005年2月6日,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頒布了2004年全國商業連鎖企業30強排行榜,商務部分析報告注解,2004年我國連鎖企業發展勢頭優秀。同時按照承諾,從2004年12月11日起,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已經不再受地域、股權等方面的限定,外資連鎖企業將獲得一個更大的發展契機,發展將會更加迅猛。日前,零售業又爆大新聞,中國商業第一旗艦百聯集團與區域性商業龍頭企業大商集團強強聯合,共同組建大商國際有限公司,中國零售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將更加激烈。近日記者就零售業的相干題目采訪了商業改革發展司邸建凱司長。 問:商業改革發展司對2004年我國商業連鎖經營前30家企業的經營狀態做何總體評價? 邸建凱:從2001年開始,我們每半年對全國連鎖經營的龍頭企業進行調查。到目前為止,調查宣傳工作已經進行了四年,對宣傳連鎖經營的龍頭企業,促進我國連鎖經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2004年全國連鎖經營前30家的經營情況看,全國前30家連鎖企業2004年販賣額為3845.6億元,店鋪總數為13801個,分別比2003年同期增加32.9%和23.8%,實現了較快增加。前30家連鎖企業販賣額的增幅是同期全國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增速的2.5倍。 2004年前30家連鎖企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前30家連鎖企業販賣額占全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7.1%,與2003年同期相比進步了1.2個百分點。 百聯集團、北京國美電器、大連大商集團、蘇寧電器集團4家企業的販賣額超過200億元,超過100億元有15家(2003年超過100億元有9家)。 二是各業態穩步發展。便利店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與2003年相比販賣額增加幅度達49.7%,居各業態之首;超市進入成長期,販賣額增加32.8%,成為主力業態;專業店持續發展,販賣額增加23.5%,尤其是家電專業連鎖店發展快速;百貨店通過連鎖經營實現功能創新,實現持續發展,販賣額增加18.8%。 三是特許經營發展快速,成為企業規模擴張的緊張體例。加盟店販賣額和店鋪數與2003年相比分別增加了48.4%和33.1%,均高于直營店。 四、外商投資連鎖企業發展較快。2004年前30家排名中,8家外商投資連鎖企業合計販賣額為864億元,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34.6%(高于30家連鎖企業販賣額32.9%的增幅),占30家連鎖企業販賣總額的22.5%。此外,未列 入前30家的一些外商投資連鎖企業2004年販賣額增幅也很大,發展勢頭迅猛。 問:按照我國的入世承諾,從2004年12月11日起,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已經不再受地域、股權等方面的限定,預計今年外資零售企業的發展會呈現什么特點? 邸建凱:過渡期結束后,外資零售企業進入我國零售領域的速度將加快,國際化競爭將日益激烈。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已在我國形成了肯定的規模,2004年,家樂福在中國有分店62家,販賣額達16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前30家 連鎖企業中名列第5;好又多88家分店,販賣額為120億元;沃爾瑪43家分店,販賣額76億元,計劃往后5年內達到500家連鎖店;麥德龍23家分店,販賣額64億元。易初蓮花、百安居、歐尚、吉之島等外國零售企業都在緊鑼密鼓、大幅度地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外資進入零售市場在地域、數量、業態、進入體例等方面將會有明顯轉變:從地域上看,外資將會從東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漸漸向內陸城市及中等城市推進。從業態上看,除繼承發展大型超市、倉儲式商店、家居專賣店外,便利店、生鮮超市及大型購物中間將成為外資關注的重點。從數量上看,目前世界零售50強中已有70%進入中國。根據各跨國零售集團向媒體宣布的擴張計劃,這些企業將以每年至少開設5-10家店鋪的速度增加。從擴張體例上看,將從投資建店向收購、兼并內資零售企業轉移。種種跡象注解,中國零售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將日益激烈。 問:我國將來零售業發展將呈現何種趨勢? 邸建凱:一是零售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零售格局將發生龐大轉變。面臨入世后的壓力,我國零售業進入兼并重組期。產業資本強勢進入流通領域,流通企業之間兼并重組步伐加快,一些零售企業通過商品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龍頭企業漸漸形成。一批內資主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特許經營等體例,將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地方零售企業、中小連鎖企業也將通過重組合并、發展志愿連鎖等體例,形成一批以區域發展為重點、以本土化經營為特色的連鎖企業。 二是零售業態將日益完美,業態創新和重組速度加快。超市業態進一步細分,大型超市仍將是增加最快的業態,并成為購物中間的主力業態,以食品經營為主的社區超市有較大發展潛力;便利店將進入個性化、差異化和便利化時期,百貨店將通過功能改造向精品化、專業化發展,無店鋪販賣的各種體例將在規范化的指導下漸漸發展。 三是連鎖經營在零售業中的主導地位更加明顯,并將向更長的鏈條、更廣的范圍延長。 預計到2010年連鎖商業占全社會消耗品零售額的比重達到12%,沿海中間城市達到50%左右。 連鎖經營在超市業繼承加速發展的同時,將向農資、醫藥、煙草、汽車、油品和信息類產品的零售領域滲透,同時在服務業當中也會有更多的行業大規模地整合本身的服務網點,向連鎖性的服務業方向發展。 問:“特許經營成為企業規模擴張的緊張體例”,商務部對于特許經營是否有計劃出臺新的管理規定? 邸建凱:商務部管理的特許經營是指商業特許經營,它是通過簽訂合同,特許人將有權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授予被特許人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同一經營系統下從事經營運動,并向特許人付出特許經營費。 目前,特許經營已成為最流行的企業擴張和小我創業的途徑之一。它適應了社會化生產和當代消耗轉變的客觀要求,通過特許的體例吸引浩繁的店鋪加盟連鎖體系來共用一個品牌、共樹一個形象,通過低成本擴張實現規?;洜I,通過標準化服務實現科學化管理,是一種當代化的流通體例和組織情勢。 近幾年,商業特許經營作為一種新型流通體例在我國快速發展,并展示出廣闊的市場空間。特許經營在進步企業組織化程度、吸納民間資本、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000個特許經營系統,覆蓋50多個行業、業態。但因為我國引入特許經營時間較短,立法和市場監管相對滯后,特許經營中也出現一些題目,如特許經營系統不穩固,特許合同不規范,分外是部分地區出現借特許經營實施商業欺詐等違法犯罪運動,給廣大中小投資者造成利益損失,對社會穩固也造成不利影響。 為規范商業特許經營舉動,珍愛當事人的正當權益,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商務部于2004年12月30日頒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通過《辦法》的頒布實施,可以使特許經營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得到珍愛,指導廣大投資者規范地從事商業特許經營運動,充分發揮特許經營的上風,實現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雙贏。目前我們正在積極貫徹落實《辦法》的有關規定,引導各地研究制訂相干配套政策和詳細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繼承加快相干立法工作。 目前,《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已完成起草工作,上報國務院征求相干部門的意見,將于年內出臺。這是國務院一級的行政法規,法律效力更高。 我們將在商務領域開展襲擊假借特許經營進行商業欺詐的整治運動,按照促進與規范、扶優與罰劣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對特許經營運動的監管。同時充分發揮中介組織作用,增強特許經營企業自律。近期,我們將通過消息媒體以及當局網站等對特許經營的基本知識、有關法規和政策等進行宣傳和介紹,對守法經營運作規范的企業給予贊譽,對行使特許經營實施商業欺詐的重點案件進行曝光,增強對特許經營的宣傳和輿論指導,促進我國特許經營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