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輸出第一大市溫州動手堵截銀貸民資化外流
“民資輸出第一大市”溫州正式開始出手,應對因民資跨區域流動,而對該市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構成的威脅。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溫州金融工作會議上獲悉,該市今年將嚴控信貸資金的流向,防止本地信貸資金被挪用、外投。溫州此舉的目的是,提防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將產生的風險轉嫁給本地金融機構。 溫州銀行業的信貸資金外投,是伴隨著該市民間資本大量外流而出現的。早報曾率先披露,溫州銀監分局去年對該市86家企業對外投資情況進行抽樣問卷時調查發現,有32.56%的企業用溫州銀行貸款彌補省外投資的資金缺口(詳見本報去年10月20日B3版)。 溫州銀監分局當時得出的結論認為,雖然這些貸款大都以抵押體例取得,但其容易產生的后果是:貸款資金用到省外后,銀行難以對其現實用途進行有用跟蹤,進而影響溫州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并直接對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構成威脅。 信貸資金外投的題目隨即成為溫州的“心病”,一個例證是:早報的前述報道敏捷引起了浙江省當局和溫州市當局的高度關注,該話題臨時變得相稱“敏感”。時至今日,信貸資金外投的題目漸漸公開化,并正式在由溫州市當局召開的全市金融工作會議上,提上了嚴控的日程。 溫州市常務副市長阮暉在會上透露表現,根據當前宏觀政策,該市將密切關注信貸資金的流向題目。人民銀行溫州市中間支行行長吳國聯則提出了嚴控思路:將分外增強對關聯、集團企業的內部結構、投資動向和資金運用的調查監控,增強對在外埠投資企業的信貸資金用途、流向的跟蹤檢查和嚴酷管理,防止信貸資金被挪用、外投。 此外,溫州銀監分局已專文建議中國銀監會抓緊制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異地貸款指引》,要求對異地貸款的條件把握、“三查(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要求、責任追究等提出引導性意見,以進一步規范異地貸款管理,提防異地貸款風險。記者還從其他途徑獲悉,在整個浙江,嚴防因民資外流而帶來的信貸安全題目,也將成為當局部門在金融工作上的重頭戲。記者春節前拿到的由浙江省銀監局所做的《關于浙江企業省外投資情況的調查報告》表現,在被問卷調查的906家企業投入省外投資項目的493.39億元中,銀行貸款高達142.64億元,占28.91%。 浙江銀監局在《調查報告》中建議:各級當局應進一步增強對本地企業的調控和指導,促進企業理性投資。針對集團企業投資舉動普遍、銀企信息舛錯稱的情況,浙江銀監局要求各金融機構建立“集團授信制度”,即將集團悉數企業納入同一調查范圍和管理范圍,由各商業銀行總行對集團總部所在地的公司同一授信、同一管理,子公司分頭授信,以合理控制整個集團的授信,降低授信風險。(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徐益平)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