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為何落戶玉環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首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昨天終于正式落戶我縣。 這項成果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玉環汽摩配生產企業家們辛勞與伶俐的結晶。 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沈寧吾的話來說,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所以會落戶玉環,重要是由于玉環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具備了四大特點:自立發展、敏捷強大,產品市場多元化,形成了優秀的零部件產業集群的基礎,當局為經濟服務的職能凸起。 縣汽摩配行業協會秘書長章國良也認為,因為玉環汽摩配件品種齊全、市場占據率高、配套生產系統發達、企業空間集聚發展等上風顯明,我縣已具備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所需的條件。 自立發展:從仿冒到創牌 沈寧吾說,玉環的零部件企業基本上是在沒有組織帶動,沒有國家資金支撐,沒有或者很少有外國資本的背景下,通過自立決策,自我積累,本身發展而成長強大起來的。 的確,玉環汽摩配的發展之路,就是一種自我摸索的過程。 我縣汽摩配產業開始于1966年3月成立的坎門汽車配件合作社,1970年轉為縣汽車配件廠。 盡管當時的產品很少,但這個廠的成立,卻為我縣汽摩配產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工人,并作育了一支能吃苦、善溝通的營銷人員隊伍。 章國良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后,借著國外進口車流入國內市場的契機,深受移民文化影響的玉環坎門人,偶然中效仿了二戰后敗北國日本曾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從仿造入手,再發展強大。他們買來很多進口車拆卸掉,再將其材質、規格等進行化驗,然后效仿著進行設計、生產。因而,玉環汽摩配企業的誕生起點相對較高——按國外要求生產。 仿效之路也讓玉環汽摩配頻遭整理之苦,尤其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還被列入重點整治區域。 “雖然冒用人家的品牌,但我縣汽摩配產品的質量卻并不比那些正規廠家差?!闭聡颊f。 吃盡了“冒牌”苦頭的玉環汽摩配企業家們,開始探索一條創本身品牌的路。短短幾年,“凱凌”、“正?!?、“玉環方向”、“駱氏”、“雙環”等一批品牌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榴島大地上崛起。 據章國良介紹,如今我縣汽摩配生產企業的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很強,很多企業開始夙昔幾年單一的ISO9000等質量管理系統過渡到如今看重安全、環保等與世界接軌的質量管理系統認證。 與此同時,申請省、市聞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目前,已有10多家汽摩配生產企業獲得了這些榮譽稱號。 多元市場:雙向供給 中國加入WTO前,玉環汽摩配的市場重要以國內售后市場供給配件為主,幾乎占了80%。 隨著中國加入WTO,我縣汽摩配生產企業敏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拓展國內主流廠家配套的市場和國外市場,開始“三條腿”走路。 據章國良介紹,目前,我縣汽摩配行業的國內售后服務市場、主機廠配套市場、直接與間接出口市場這“三條腿”,分別占了40%、20%和40%左右??h外經貿局統計數字注解,今年1—10月,我縣汽摩配件的自營出口額達到5546萬美元,同比增加137.4%,出口份額占全縣出口的12.4%,居全縣行業自營出口第三位。 與此同時,我縣汽摩配產品在國內汽車市場上占有了較高的份額,達11.5%,同時還打進了國際OEM市場。 沈寧吾說,玉環汽摩配產品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產品格局和國內國外并重,售后市場和OEM市場雙向供給的市場系統。 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鏈 據官方統計,到2003年底,我縣已有汽摩配生產企業1800多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已達15家,上億元企業已達5家。2003年,全縣汽摩配行業總產值接近100億元,出口達到5500萬美元,預計今年總產值有望突破120億元。 “現實上,假如算上我縣汽摩配產品的配套生產和毛坯制作企業,我縣真正從事汽摩配產品生產的企業已達3000多家?!闭聡颊f,這3000多家企業,絕大多數集中在10平方公里范圍的產業區內,包括坎門、城關,僅這兩個地方就占了95%,其它5%的企業則分布在陳嶼、楚門和清港。 我縣汽摩配企業不但集聚度高,而且配套生產系統十分發達,從加工原材料的供給,到產品初加工的分包,再到制品加工、外觀處理、包裝和運輸產品,包羅萬象。據統計,目前我縣生產的汽摩配產品已多達5000多種。在我縣,汽摩配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 章國良告訴記者,這幾年盡管有許多地方來我縣招商,但在汽摩配行業,即使有些企業受地皮等因素制約而向外發展,也都是把生產基地留在玉環,其中的奧秘就在于我縣已形成汽摩配行業的產業鏈,由于產業鏈有助于節約企業的生產成本。 當局正視:扶持做強做大 在昨天的授牌儀式上,沈寧吾認為當局職能凸起也是玉環汽摩配的一大上風。他說,玉環縣委、縣當局為發展經濟服務,為企業勇敢招商引資、鼓勵出口,給企業發展創造優秀的經營環境,這些都是使玉環零部件企業得以敏捷發展的緊張支持。 對此,章國良深有感慨。他說,這次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的申請,就是縣當局今年的工作要點之一。而協會則重要配合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和整頓工作。 章國良還告訴記者,為扶持汽摩配行業做強做大,縣委、縣當局鼓勵企業到國內外參展,并給予響應的參展補貼,同時還對一些規模企業采取政策性扶持。去年11月,縣當局又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以促進我縣汽摩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