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推銷從當局、協會和企業三方面走向成熟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幾天前結束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宣布的一串數字引人關注:2004年,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提議反推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57起,涉案金額共12.6億美元。同期,中國共對7種進口產品提議反推銷調查,涉案金額約6億美元;完成了對5種產品的反推銷初裁和對2種產品的終裁。 對這一串數字,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反推銷專家周世儉認為,這注解中國在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戰中漸漸成熟,開始學會使用反推銷等武器來應對國外產品的大舉進入。 中國的這種成熟表現在當局、協會和企業多個方面。從當局來說,在應對國外的反推銷調查方面,今年中國妥帖解決了焦炭貿易爭端,在應對反推銷大要案中取得了成效。在應對外國產品的推銷中,商務部增強了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完美了汽車、鋼鐵、化肥的產業損害預警體系,遏制了推銷產品進口,規范了競爭秩序。 以企業利益維護者姿態出現的各類商會、協會正在越來越盡職地履行本身的功能。加入WTO后,以協會為主體參與應訴國際貿易爭端,既節約了企業單獨應訴的成本,又進步了成功的概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反推銷的博弈中日漸成熟。很多企業開始增強行業內部的合作、積極建立市場預警機制。更多的企業則積極了解出口國和國際市場的經濟走向和行業動態,賡續調整產業結構、出口策略和方向,未雨綢繆。 對于中國企業在應對反推銷上的提高,曾經在1982年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商務處秘書身份參加中國第一路反推銷案的應訴工作并獲勝的周世儉頗感欣慰?!吧鲜兰o80年代的一個特點是‘三十六計,走為上’,打不過就走。但是在反推銷中,只有積極應訴,堅強抗爭,你才能維護住本身的利益?!? 據周世儉介紹,目前中國企業對歐美方面的反推銷訴訟應訴率基本上達到10%,但對其他國家還比較低,尤其是對印度的應訴率最低。 周世儉提示,如今中國已是貿易摩擦高發區,中國產品將會持續受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反推銷調查,而且這個時期將有可能“持續二十年”。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佟志廣認為,中國遭受如此密集的反推銷調查一方面說明這幾年中國的出口太成功,確實給別國的制造業造成肯定沖擊。尤其是輕紡產品、服裝、鞋襪甚至農產品、鋼材、化工質料。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產品的出口缺乏組織性,多頭對外,成千上萬的企業生產經營同樣的產品,內部存在惡性競爭。這種惡性競爭的效果就是低價競銷。佟志廣建議,當前應該增強行業協會和諧自律的作用,起碼在外部市場應該維持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價格水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提示,從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真正對中國反推銷的岑嶺可能是2005年。出口企業應該加快產品的升級換代,看重培育品牌,相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美自我束縛的出口機制,以削減可能遭遇的反推銷調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