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質料近況和物流發展戰略
根據我國21世紀中葉要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總體發展目標,鋼鐵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3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22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個鋼產量突破2億噸的國家,依照目前全球經濟走勢,中國市場對鋼鐵產品需求趨勢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制造業、房地產、建筑業等市場的強烈拉動,可以展望至2010年的6年中,中國鋼材體現消耗量將有增長近1億噸的可能,這對包括中國鋼鐵工業在內的全球鋼鐵業是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對鋼鐵質料供給,如鐵礦石、煉焦煤、焦炭、電力、廢鋼鐵等資源供給和冶金物流業等支持條件帶來嚴厲考驗,必要我們認真研究分析,規避市場風險,保障有用供給,建造起牢固、高效、安全、多贏的供給鏈條。 ?。?、中國鋼鐵工業敏捷發展,必要我們重視質料供給中的近況,加快冶金物流供給鏈的建造 當代企業的競爭是一個物流供給鏈與另??櫛锪鞴┯α吹木赫??,作為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物流供給鏈長的鋼鐵工業,要保持其高速發展,必須有安全可靠的物資資源作為基礎條件,確保競爭中占據上風。 中國鋼鐵工業在鋼產量達到2億噸后,鐵礦石、煉焦煤、電力、水資源等供應不足以及運輸能力吃緊的題目凸顯,因為鋼鐵工業外部支持條件不能完全知足,新增產能將有不能充分發揮、投入產出效益降落、原燃材料及運輸價格成本上升的擔心,鋼鐵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大。 1981年寶鋼投產起,我國鋼鐵工業開始大量行使國外鐵礦資源,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國總計進口鐵礦石接近10億噸,已成為世界第一鐵礦進口大國,2003年進口鐵礦數量是2000年的一倍,今年上半年進口數量高達9775萬噸,已超過2001年全年進口9259萬噸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長34.8%,涉及海關達29個,涉及重要港口達22個以上,今年陸路、水路、海路周全增加是物流一大特點,諸如慢洲里、南寧、昆明、烏魯木齊陸路進口都有較大幅增長,其中,昆明進口量是上年同期的535.2%.難怪西方媒體將中國大陸鋼鐵工業的茂盛需求稱為“全球的吸鐵石”。 鐵礦石進口量急驟增加,給港口、鐵路、公路運輸帶來空前壓力。根據我國的地域環境及運輸組織特點,以長江流域為中間,分為江北、江南三大區域。稱為中國黃金水道的長江流域是我國較早開始行使進口鐵礦的區域,也是目前進口鐵礦運輸條件最好的區域,接卸鐵礦石占全國進口總量的1/3以上,除上海、南通、鎮江、張家港、南京等重要港接卸或轉運外,武鋼、馬鋼等一批鋼鐵企業都有配套較好的礦石接卸專用碼頭,區域內20多家使用進口礦鋼廠都建立了直卸或水――轉鐵路的運輸系統,因而是國內新增生產能力最大的地區之一。明年這個地區生鐵增產與新增生產能力接近2000萬噸,進口礦新的增量將達到2500萬噸以上。 長江以北區域有60多家鋼廠長年使用進口鐵礦,有10多家港口接卸進口礦石,其中以青島、天津、大連等港口最多,區域內有沈陽、北京、濟南等三大鐵路局承擔進口鐵礦疏運營業,程度不同地存在運輸繁忙嚴重征象。沈陽鐵路局管內有大連、營口、錦州等港口接卸鐵礦石,供給鞍鋼、本鋼、北臺、通化、撫順、凌源、雞西等鋼廠使用。因為大連和營口大碼頭的建設,具備了接卸10萬噸級以上的船舶能力,削減了二程轉運的費用,從成本、運輸條件來看,仍是北方鐵礦石疏運較好的區域。 北京鐵路局管內有天津、秦皇島、京唐等3家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區域內有20家鋼廠和小鐵廠集中地區使用進口礦。曩昔,因為上述港口10萬噸級以上船舶接卸能力不足,以及受晉煤外運運輸壓力較大影響,在山東青島等碼頭接卸量較大,隨著天津南疆10萬噸級以上船舶碼頭的建設以及秦皇島接卸10萬噸級船舶的實現,相對緩解了一些壓力,今年上半年天津礦石達1000多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預計全年翻一番。因為區域內各鋼廠新增生產能力增幅較大,區域內鐵礦資源緊張不足,刺激著港口賡續擴大接卸進口礦能力,預計2005年,這個區域港口總接卸能力達到3500萬噸左右,使北京鐵路局管內疏運進口礦壓力進一步增大。 濟南鐵路局管內有青島、煙臺、日照、嵐山、連云港等五家港口,有區域內近40家鋼廠使用進口鐵礦石,因為青島是我國最大的鐵礦石接卸港,加上膠東半島港口集中,增大了濟南鐵路局的疏港壓力。目前,濟南鐵路局是全國進口鐵礦鐵路裝車量最大的鐵路承運部門。 區域內隨著大連、營口、秦皇島、天津、日照等大型碼頭的簡稱,2005年總接卸能力將達到11000萬噸,2010年總接卸能力將達到13000萬噸左右。 長江以南共有寧波、深圳、廣州、上海、湛江、防城等6家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有近20家鋼廠使用進口鐵礦石,上海、廣州、柳州鐵路局承擔進口鐵礦石鐵路疏運。 上海鐵路局重要承擔寧波等港口接卸營業,其中轉入長江流域的占一半以上,余下供給杭鋼、湘鋼、漣鋼、新余、南昌、萍鄉、冷水江等鋼廠,下水轉運供給三明及北方唐鋼、首鋼、安陽、濟鋼直至酒泉等鋼廠。 廣深鐵路總公司管內有3家港口接卸進口礦,供給湘鋼、漣鋼、韶鋼、廣鋼等鋼廠。 柳州鐵路局管內有2家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重要供給攀鋼、重鋼、成都、威遠、達縣、貴港等鋼廠。 到2005年,區域內港口共有接卸能力4100萬噸,華南會出現港口接卸能力不足,西南會現受鐵路運力不足制約等題目。在湛江港20萬噸級碼頭和防城港計劃建成投產10萬噸級碼頭,總計港口接卸能力達1200萬噸,但區域內鐵路疏運緊張不足,公路運輸受天然環境影響潛力不大,可能會出現港口接卸能力略顯富余的題目。 二、中國鋼鐵工業敏捷發展,必要我們制訂長期穩固的鋼鐵質料供給戰略方針,建立壯大的冶金物流系統 根據21世紀中葉,我國將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總體發展目標要求,鋼鐵工業發展戰略應以知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必要為重要目標,充分行使國內與國外兩種資源,增強鋼鐵生產所需質料供給,加快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進步我國鋼鐵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據率和競爭力,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化經營,最終實現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的變化。 中國有句名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圍繞我國經濟和鋼鐵工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我國在研究制訂鋼鐵質料供給戰略方針的同時,應該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1,鋼鐵工業必須堅持以節能降耗為核心目標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鋼鐵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因為我國的鐵礦石為主的鋼鐵工業質料緊張不足,精煤、焦炭、廢鋼等需求賡續增長,加上電力、水和運力嚴重和資源匱乏,已不同程度地制約了鋼鐵工業發展步伐。與國際先輩技術指標相比,我國鋼鐵企業在能耗、物耗和電、水資源消費等方面,仍較大差距,落后的生產工藝、粗放的企業管理體例,在行業中時有展現,都必要我們認真對待,大力發展清潔化生產,強調資源的再生與能源的循環行使,推廣節能、節水的新技術、新工藝,在進步生產力的同時,降低能源、物料消費,緩解供給壓力,進步行業、企業的競爭能力。 2,對于消費大、運量大、物流供給鏈長的鋼鐵工業,推廣當代物流技術,搞好鋼鐵質料的加工配送,降低鋼鐵生產成本、鋼鐵質料采購成本和物料消費,是擺在鋼鐵工業面前最實際、最迫切的義務 我國鋼鐵工業集約化程度不高,浩繁大小不一的鋼廠基本是基于原有質料資源建立,隨著周邊資源的貧乏,采購范圍越來越大,運輸半徑越來越長,環節也漸漸增多,加上受資源儲量所限,上游質料供給企業基本處于小、散、弱狀況,無形中增長了企業采購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我國鋼鐵企業尚未經過幾次市場大洗禮,鋼鐵行業的當代化物流仍處起步的情況下,為脫節目前物流成本仍在高價位運行的困境,必要有用整合社會資源,如運輸、分撥中間的聯合與建立,煉焦煤、洗精煤的聯合訂貨采購等等。目前國內不少鋼廠已與國內礦山、鐵合金、煤炭、焦化等企業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長期穩固、多元化的合理有序的供給鏈開始形成。 3,建立長期穩定的海外資源基地,形成通順、安全的海運、港口運輸網絡,探索資源互補、雙贏共贏的“鐘擺運輸”體例,實現大宗采購、聯合采購,降低物流采購成本,保證鋼鐵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礦山資源條件所限,在往后相稱長的時期內,以來進口礦石的局面不會改觀,要求我們必須制訂出行使國內外資源的發展戰略規劃,在搞好國內資源開發與綜合行使的同時,要加大對國外資源的行使,分外是鐵礦石、錳礦、鉻礦、廢鋼等大宗質料,充分行使我國采購量偉大、采購品種較多的有利條件,增強鋼廠、鐵合金廠等企業的聯合采購,大宗訂貨,進步會商能力與技巧,取得雙贏結果。 這方面,我們一些鋼廠已開始采取買斷、合資、參股等多種投資體例,漸漸建立起海外礦山基地;一些鋼廠與國外大型礦業公司建立較長期的供貨關系,以合同契約情勢固定了每年的供給量;一些鋼廠海與國際、國內遠洋運輸企業簽定了長期租船承運協議,保證了航期,穩固了基本運價等等,這些都為企業發展穩定了資源供給渠道。 面對目前鐵礦石到貨集中,壓港壓庫征象凸起,進了國門進不了廠門等題目,除企業積極與港口、鐵路部門疏通外,也必要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鋼廠、港口、鐵路、公路、水運等部門建立起協商和諧機制,以利于疏通物流卡口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實現高效運轉。 中國金屬商務網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