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物價呈現四大特點
統計數據說明,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雖有所展現,但消耗品物價上漲不是周全的、 大幅度的,物價漲幅基本處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圍內,但價格調控中的題目值得關注, 應密切關注物價運行的態勢,控制物價調整的力度和時機。 食品上漲特性顯明 居民消耗價格指數是反映居民消耗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轉變趨勢,以及變動幅 度的統計指標,國際上通常將居民消耗價格指數作為反映通貨膨脹程度的指標。今年 1-9月,中國居民消耗價格同比上漲4.1%,漲幅比上年同期進步3.4個百分 點。從構成居民消耗價格指數的八大類商品看,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耗物價上漲貢 獻度高達90%。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小我用品、交通和通訊價 格繼承下跌。 從逐月轉變上看,1-8月,物價各月延續上升,7、8月份達到1997年以 來的月度峰值5.3%,9月稍有回落。說明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雖有所展現,但消 費品物價上漲不是周全的、大幅度的,物價漲幅基本處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圍內,分外 是糧食價格上揚促進了農業的增加,增長了農夫的收入,推動了經濟和諧發展。 生產資料價格大漲 ?。玻埃埃茨暌詠?,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總體上呈持續上漲態勢,1-9月份累 計比上年同期上漲13.9%,漲幅比上年同期進步6.6個百分點,是近幾年的最 大漲幅。受投資增速減慢的影響,5、6月份的生產資料價格曾出現下跌,但從7月 份開始,鋼材和化工產品價格顯明上漲,拉動生產資料價格絕對水平由降轉升。同時, 今年以來電力、運輸供給周全嚴重,面臨較大的漲價壓力。盡管前9個月電力價格已 經兩次上調,但仍然難以有用減輕電煤價格上漲給發電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此外, 鐵路運輸緊張供不應求,導致公路運輸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大幅度上漲,一些地區 公路運價漲幅一樣平常在30%左右,顯明增長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劇商品價格上漲的 壓力。 房地產價格上漲過猛 ?。保乖?,全國商品房平均販賣價格為2777/平方米,同比進步13%。部 分城市房價上漲幅度超過20%,已經引起當地群眾的緊張不滿。 需求過旺、價格上漲將使房地產業預期利潤率上升,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 發。房地產投資高燒不退刺激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堅挺。房屋販賣價格的上漲水平 創下幾年來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經形成緊張的房地產泡沫,出現專業炒房大軍。 新漲價因素的比重顯明上升 ?。吩路?,居民消耗價格上漲5.3%,其中翹尾因素為4.5個百分點,新漲價 因素為0.8個百分點;9月份,居民消耗價格上漲5.2%,其中翹尾因素縮小為 2.6個百分點,而新漲價因素上升為2.6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中,既有糧食漲 價向肉禽蛋和鮮菜等食品價格的擴散,又有非食品價格的上漲。 四大物價因素值得關注 產能鐫汰價格傳導變順 農村價格漲幅超過城市 服務價格上調意愿很強 國際油價變動成本難控 目前,下流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顯明增大,企業利潤增加出現減慢的趨勢, 企業破產兼并開始增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過剩生產能力會得到消化;工資偏低 已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民工荒”,工資上漲的壓力開始展現。因此,一旦加工工業 生產能力得到壓縮,工資增長,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就會順暢傳導到下流產品,帶來物 價周全上漲。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從微觀機制到宏觀調控能力,中國抵御通貨膨脹的能力已 大大加強。中國目前的物價上漲屬于溫文的、結構性的,物價上漲尚在可承受范圍內, 但價格調控中的題目值得關注,應密切關注物價運行的態勢,控制物價調整的力度和 時機。 首先是傳導的題目。理論上說,上游價格上漲帶動下流價格上漲,生產資料價格 上漲帶動居民消耗價格的上揚,滯后期一樣平常在6-12個月,而從2002年開始的 這一輪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傳導受阻。緣故原由有二:一是加工工業生產能力過大;二是 就業壓力大,導致工資成本偏低,沒有有用購買。 但目前,下流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顯明增大,企業利潤增加出現減慢的趨勢, 企業破產兼并開始增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過剩生產能力會得到消化;工資偏低 已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民工荒”,工資上漲的壓力開始展現。因此,一旦加工工業 生產能力得到壓縮,工資增長,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就會順暢傳導到下流產品,帶來物 價周全上漲。 其次,農村居民消耗價格漲幅超過城市。因為城鄉市場的漸漸同一,相對較高的 城鎮居民消耗價格水平上升幅度較小,農村居民消耗價格水平升幅較大,城鄉居民消 費價格絕對水平向趨同的方向發展。1-9月,農村居民消耗價格比城鎮居民消耗價 格漲幅高1.5個百分點。各項消耗品價格指數均是農村高于城市。 在目前農夫收入總體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農村居民消耗價格的過快上漲,不僅會 抵消近年來國家為增長農夫收入所采取的各項調控措施的現實結果,而且會給部分低 收入農夫的正常生活帶來現實困難。 再次,各地調整服務價格的意愿很強。從2004年6月開始,各地上調公共服 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長,帶動了服務價格的上漲,2005年很多城市將繼承出臺提 高水價、煤氣價格、電價的措施。調整資源性價格是通過價格杠桿解決高投入、高消 耗、高污染生產體例的根本行動,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但假如政策性調價 措施出臺較多,新漲價因素增大,將使物價回落面臨不小的阻力。 最后,國際石油價格變動有肯定的不確定性。石油價格變動可通過三個重要途徑 影響物價轉變,并對經濟產生影響。其一,石油價格直接推動中國物價上漲,這是輸 入性通貨膨脹;其二,生產環節成本隨之進步,產生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第三,物 價上漲帶動工資、利率、租金等上漲,生產成本進步,引發產品價格周全上漲。 行使國家信息中間研制《多部門價格模型》模型測算注解,假如國際石油由每桶 30美元上漲到每桶40美元并持續一年,模型模仿分析表現,影響國內消耗價格指 數上漲0.4%,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1%。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