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基地--五金行業集團軍
2003年12月9日至10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五金成品協會共同召開的首屆五金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廣東中山市小欖鎮召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產業政策司副司長馬榮凱老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世成老師到會并講話。本次會議的東道主小欖鎮鎮委書記黃標泉老師在會上致迎接詞,會議由中國五金成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老師主持,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僧蘭女士介紹了五金產業基地建設的有關情況并對基地建設提出了要求。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副鎮長李錫昌、河北省安平縣縣長李洪林、浙江省玉環縣副縣長章勇、溫州市剃須刀行業協會秘書長任子桓老師分別介紹了各從容創建產業基地工作的經驗。會上,各生產基地還進行了交流與座談,會議安排參觀了小欖鎮工業產品展示廳、五金成品行業技術中間、小欖工業園區,參觀了華帝燃氣具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華鋒制鎖有限公司。最后,中國五金成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進行了會議總結。 一、五金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狀態 中國五金成品協會是較早開展產業基地授牌工作的協會之一,協會一向把五金產業基地的培育和建設工作做為協會工作的一項緊張工作內容。20世紀90年代,五金成品行業在歷經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后,呈現出敏捷發展的態勢,企業所有制開始變化為以民營為主,企業所在地開始向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的地區集中,這些地區的當局開始熟悉到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當局增長財政收入,有利于產業的結構優化,有利于當地居民的就業與增長收入,有利于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五金成品協會也熟悉到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有利于行業的結構優化,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1996年,根據地方的要求,協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授予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鎮“五金之鎮”的榮譽稱號。這是中國五金成品協會授予的全國第一個五金成品產業基地。隨后在1997年,協會又授予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之鄉”榮譽稱號。2001年,協會又分別對四個地區授牌,它們是中國(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五金成品(余姚)生產基地和中國絲網產業基地(安平)。2002年,協會分別對五個地區進行授牌,它們分別是中國五金成品協會產業基地(小欖)、中國(水口)水龍頭生產基地、中國鎖都(溫州)、中國拉鏈之鄉(橋頭)和中國鈕扣之都(橋頭)。2003年,協會又對三個地區授牌,它們分別是中國不銹鋼成品生產基地(新會)、中國出口工具生產基地(金華)和中國閥門之都(玉環)。目前,全國共有14個五金特色產業基地。 按照《中國五金行業特色區域稱號命名管理辦法》(修訂稿)中的命名辦法來劃分,現有中國五金產品之都3個,即:中國鎖都(溫州)、中國閥門之都(玉環)、中國鈕扣之都(橋頭);有中國五金產業基地8個,即:中國五金成品產業基地(小欖)、中國(水口)水龍頭生產基地、中國不銹鋼成品生產基地(新會)、中國(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五金成品(余姚)生產基地、中國出口工具生產基地(金華)、中國絲網產業基地(安平);有中國五金之鄉(鎮)3個,即:中國拉鏈之鄉(橋頭)、中國五金之鄉(永康)、中國五金之鎮(大新鎮); 按照各生產基地的發展模式,我們可以把14個五金生產基地劃分為:(一)歷史悠長型。如張家港市大新鎮是蘇南地區州里企業起步較早的工業衛星鎮,以五金起家,靠五金發家,已有70多年的生產歷史,是協會授予的全國第一個“五金之鎮”。再如:安平絲網業已有500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可謂歷史悠長,源遠流長。如許的基地還有永康五金、水口龍優等。(二)先商后工型。如:溫州市永嘉縣橋頭鎮,在20世紀80年代初,敢為人先的橋頭人創造了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橋頭鈕扣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以鈕扣、拉鏈為龍頭,各類經濟齊全的產業群。與此類似的還有新會不銹鋼成品行業,也是在開展貿易的基礎上發展為不銹鋼成品生產基地的。(三)市場發展型。如溫州市剃須刀行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五金產業。1989年,在全國電動剃須刀照舊風毛麟角時,往復式電動剃須刀首先在溫州市區幾家小廠誕生。當初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生產,規模小、設備差,產品形體笨重,但憑著低廉的勞動成本、低廉的價格,搶占了市場。1993年市委提出二次創業后,溫州剃須刀企業敏捷發展強大,由家庭企業開始執行股份制造改造,并開始霸占了國際市場。1999年12月溫州剃須刀協會成立后,溫州剃須刀行業發展走向自律,加大了科技投入,引進了先輩技術,優化了產品結構,產品質量得到了提拔。再如:廣東中山市小欖鎮,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捉住了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工業,其中五金制造業也得益于此,并被列為小欖鎮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鎖具、燃氣具為龍頭,上下流產品及各類配件齊全的產業群。涌現出了一批以固力、華鋒為首的鎖具制造業,以華帝、長青為首的燃氣具制造業,以史丹利、高天為首的鉸鏈制造企業,以聚龍為首的指甲鉗家用護理產品制造企業等等。該鎮的五金類產品在國內有著較高的市場占據率,并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世界各地。如許的基地還有玉環閥門、溫州鎖都、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余姚五金成品生產基地等。 二、五金產業基地的地位與作用 (一) 鞏固了地方工業經濟的發展,強大了地方工業經濟實力。 現有的14個五金產業基地,在地方工業經濟中都占據十分緊張的地位,是地方工業經濟的主力軍之一,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提供者之一,為地方人均增收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它鞏固了地方工業經濟的發展,強大了地方工業經濟的實力。如:小欖鎮2002年五金行業販賣51億元,占工業販賣的32%。中國五金成品產業基地建立一年多以來,五金類企業從1535家,發展為1803家,為地方工業發展以及人員就業做出了凸起貢獻。再比如:河北省安平縣絲網生產產業基地,2002年,全縣絲網業完成產值60億元,利稅6億元,提供稅收占全縣財政收入的70%,為全縣人均增收1800余元。目前,絲網生產已遍及全縣各墟落,企業攤點1.7萬多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占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其絲網產品已發展到8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廣泛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機械、礦山、醫藥、食品、養殖等工農業生產以及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術領域;安平絲網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80%以上,除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有6000多個販賣門店外,在國外還有40多個辦事處和直銷點,已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5000多萬美元 。再如: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2002年工業總產值365億元,不銹鋼產品總產值達70多億元,已形成五金不銹鋼成品、集裝箱、化纖紡織、食品、造紙、鋼材、機械電器、電子信息等八大工業板塊和產業群,其中五金不銹鋼成品行業發展很快,已成為新會區緊張的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廣東省三大不銹鋼生產基地之一,新會五金不銹鋼產品具有出口量大、產品類多和產品質量優的三大上風,新會當局已將五金不銹鋼成品行業納入到新會的支柱產業之中,制訂了《關于加快工業支柱行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了支柱行業的發展目標和重要措施。14個五金產業基地的建設對地方工業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致關緊張的作用。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