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發展亟待解決六大凸起題目
盡管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繼承保持優秀的快速發展態勢,但中國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壓力和挑釁。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在“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研討會”上分外強調,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仍比較低,六大凸起題目若得不到有用解決,將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隱患。 一是中國產業的技術自立創新能力弱,缺少自立品牌和營銷網絡,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極易受到市場轉變的沖擊。如中國機電產品出口所占比重已超過50%,但其中擁有自立知識產權的產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據調查,在104項彩電關鍵技術中,中國只掌握60%;在65項手機關鍵技術中,中國只掌握50%;在57項DVD關鍵技術中,中國僅掌握15.8%。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支持,使國內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陷于被動。 二是企業在管理理念、營銷體例以及當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與跨國公司還有較大差距。這也是產業競爭力的一個緊張方面。近年來,中國引進了大量的先輩生產設備,形成了肯定的生產規模和能力,但部分產業因為管理落后影響了整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進步。 三是未完全脫節粗放型經營體例。一些產業仍重要寄托高投入,尤其是資源的高消費來支持經濟的高速增加,以產品數量擴張和低價來取勝,這勢必加劇經濟增加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不吻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也難以維持長久的競爭上風。 四是部分資源性商品自給不足,對進口依靠程度進一步進步,已成為部分產業發展的瓶頸。今年上半年資源性商品進口額增幅超過50%,其中,原油、鐵礦石和氧化鋁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了45%、47%和48%。對外依存度過高將使我相干產業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增長,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進一步增大。這些題目假如不能妥帖解決,將在不同程度上減弱中國產業的競爭力。 五是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目前,國內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技術落后,競爭力較弱。中小企業是行業的基礎,其競爭力的強弱關系到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只有中小企業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得到健康發展,整個產業才會具有競爭力。 六是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壓力增大,不公平貿易舉動以及有限的國際市場容量影響中國產業持續發展。當前,全球傳統產業生產能力繼承過剩,各國圍繞市場、資源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中國履行入世承諾,繼承降低關稅總水平,進一步攤開汽車等商品的配額允許證管理,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貿易摩擦多發階段。同時,在WTO新一輪會商中,還面臨著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關注而中國競爭能力還較差的金融、保險、證券、電信等領域,面臨的壓力更大。 在擴大出口方面,中國最具有比較上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國際貿易摩擦的嚴厲挑釁。有限的國際市場容量和國別市場容量正成為制約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瓶頸。對此,一方面要學會按國際規則辦事,樹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形象;另一方面,面對貿易珍愛主義抬頭,企業要積極維護本身的權益。來自:中華機械網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