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產品對國際標準不適應
外貿發顯現存題目及對策 外部貿易環境不平衡,貿易摩擦大幅度增長。我國出口順差集中在美、歐各國,逆差集中于日、韓、臺灣地區和東盟,這種不平衡的貿易格局導致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居高不下。上半年國外對我出口商品提議的反推銷案件共26起。今年4月我國彩電出口遭受美國反推銷制裁,加征22.94%-78.45%的反推銷稅,很可能迫使我國彩電企業退出現有300多萬臺彩電出口、近4億美元的美國市常6月,美國又對我木質家具出口提議反推銷,影響到12億美元的出口和近4萬家企業的生產。7月,美國訴諸W TO爭端解決機制的半導體增值稅退稅題目以雙方磋商解決的體例撤訴,中方做出了實質性讓步。截至2003年底,有16個國家對我紡織品提議反推銷和特保調查,共48起,涉及10億美元。面臨世貿組織《紡織品服裝協定》2005年初取消所有紡織品配額,歐盟最近正在醞釀修改和簡化反推銷標準與程序,減少普惠制待遇等措施,對我紡織服裝和其他重要出口產品設障。 應對摩擦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在新的貿易規則下開展競爭與博弈。世貿組織作為一種國際貿易磋商機制,雖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強制性的國際法框架系統,但其"實施細則"每每取決于各國的國內法。在貿易自由化和珍愛主義沖突之間,世貿規則留給各國的自由裁量空間"寬可走馬"。例如,我國"非市場經濟地位"的不利條目,雖增長了企業在反推銷訴訟中勝訴的難度,卻有用地避免了我國被按照"反補貼條目"立案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應當關注各國在"兩反一保"方面的國內立法動向,從中汲取有益的啟示,在充分行使世貿組織磋商和會商機制的基礎上,加快自身立法,有用珍愛國內產業,制訂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事實上,我國新出臺《外貿法》的基本著眼點,正是世貿規則的"內法化"。在外貿基本法的原則確定后,如何行使新規則,制訂相干法律法規系統和貿易管理制度,深化改革,創造公平貿易環境,應對他人,珍愛本身,是當局往后一個時期的緊張義務。 低價格、高物耗、數量擴張的出口模式未能根本改觀。粗放性的增加是近年和將來一段時間阻礙我們提拔出口競爭力的緊張桎梏,重要體現為產品消費大量資源,缺少核心技術和自立品牌,單純寄托低價競爭等方面。中國GDP大約占世界總量的4%,但石油消耗世界第二,消費量約7%,發電量消費13%,鋼材消費27%,水泥消費40%,煤炭消費31%。我國每年生產彩電4000萬臺,但今年出口平均價不足100美元,貼牌產品達到89%。彩電的104項關鍵技術,國內能夠掌握的只有60%;移動電話的65項關鍵技術只掌握了一半;而DVD的關鍵技術掌握的還不到16%。中國是維生素C的第一大生產商,出口占全世界貿易量大半,近年來由于競爭激烈,只有低價競銷,不僅造成增產不增收,貿易條件惡化,而且幾乎引起世界各國對我實施反推銷。 應該看到,在往后一段時間里,中國出口產品還將重要寄托數量增加和加工貿易的體例提拔競爭力,這是我國走向成熟工業化國家的進程中一個必不可缺的階段。即使在現有發展模式下,中國外貿的高速增加的態勢還會持續相稱長一個時期。這是由兩個基本因素決定的:一是我國生產能力和消耗潛力特別很是偉大,以城市化進程為標志的經濟建設將長期持續;二是世界產業分工正在新一輪配置,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剛剛開始,旭日東升。但這并不意味偏重視并動手提拔出口質量是將來的事情。鼓勵跨國公司把高技術、高增值的加工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轉移到中國,并給予需要的政策優惠和支撐,是當前吸取外資政策應該切實解決的題目;幫助國內企業進步自立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和高科技產業,賡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應該成為當局始終不渝的推動目標;培育自有品牌,掌握核心技術,拓展全球販賣渠道,依然是當前企業走出國門,做大做強的基本思路。在新的科學發展觀引導下,以往的"以質取勝"發展戰略應該賦予其更深刻、更廣泛的時代內涵,并伴隨著中國外貿發展走向當代化的全過程。 很多出口產品對各類國際標準不適應。我國很多出口產品每每在新技術標準、環保標準、設備標準面前止步。不可否認,當前浩繁針對國際貿易產品的標準背后的確存在貿易珍愛主義的陰影,但對此中國企業應該有個岑寂、理性的態度,一分為二看題目。也要看到,有些標準并不是僅僅針對中國,而是已經成為國際通用準則,具有普適性。假如我們的企業不能適應或者不樂意去適應,效果只有是本身競爭力受到緊張減弱,甚至退出國際市常適應才能獲得自動。例如ISO9000產品質量控制標準,若干年前引進中國,如今漸漸成為我國國內標準,成為企業管控水平達標的代名詞;控制汽車尾氣排放的歐II、歐III標準的引入,對我國環境珍愛正起到緊張作用。今年沃爾瑪等50家跨國公司在中國采購時,提出了供給商應吻合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SA8000涉及企業不能用童工、不能強迫勞動、不能無窮制加班、內部健全管理系統等9個方面,重要目的是珍愛勞工權益。根據這項標準,全球已有200家跨國公司制訂了他們采購的準則。從本質上講,社會標準也好,技術標準和環境標準也好,都是為了鐫汰落后的生產體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廣大企業要在全球采購和生產的國際大循環中獲取本身的利益,就要自動適應國際標準。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