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500強中國企業為何多是制造業
《財富》在今年7月12日宣布了2003年世界500強的企業名單,在上榜的企業當中,一共有包括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等15家中國的企業榜上有名,在10年的時間從3家變成15家,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間主任呂世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企業的提高,但在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應出中國企業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依然很大。 呂世杰說:“從500強的排名中,中國占有了15席,占總數的3%。一個占世界人口25%以上,擁有上萬萬家企業的中國,這個數字是和中國國情不能成比例的,也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實力。我國有許多企業具備進入500強的實力,比如青島海爾、四川長虹、一汽、華北制藥、江南造船、北大方正等,國家也一向對這些企業有扶持態度,假如沒有一個好的管理模式和技術上的創新,是很難接近和趕超世界先輩水平的。事實上,在我們前進的同時,世界上的企業也在前進,而且人家前進的步伐比我們還要快得多。雖然我們有15家進入了500強,但團體的水平不僅沒有縮小差距,反而會漸漸擴大?!?br> 但是從如許的排名中可以發現,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其中的比例開始增多。呂世杰分析說,中國入選的15家企業中,有三分之一是金融企業,最新進入500強的中國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除國家電網公司外,基本上是制造業。中國的財政收入近50%是靠制造業,GDP中,來自制造業占40%以上,可以簡單的說,中國企業進入500強預示著中國的制造業正在前所未有的崛起。中國的某些制造業已經形成了成熟市場,許多產品已經成為世界產銷量最大的,比如通俗家電、表現器、照相機、手機、數控交換機、拉鏈、鋼琴、手表、電池、玩具、拖沓機、變壓器、自行車、摩托車、棉布、皮鞋、打火機、微型汽車等接近100項產量和銷量都排世界第一,就連世界業務額排名第一的沃爾瑪,每年向中國采購達100多億美元。 但是,“因為我國這些生產型企業基本上是十分分散的,并沒有形成同一的品牌,都相對自力,所以,就無法形成規模較大的能和世界500強比擬的企業?!眳问澜苷f,這是中國制造業目前存在的一個基本題目,也是其更遠發展的一個瓶頸。 在記者提到15個入選企業國有企業依然占有了相稱大多的席位時,呂世杰主任認為,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目前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是中堅力量。我國的民營、私企無論從數量和總產值和總販賣額上,雖然已經占有了企業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但真正拔尖的和真正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企業仍然為數不多。隨著中國進入市場化經濟以來,各類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成為國民經濟中很緊張的組成部分,企業總量達上萬萬家,可以說是世界之最,但是,因為技術的分散、資金的分流,科技人員的頻繁流動,使得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并不能有用的發揮出能量,不能有用的將科學技術變成生產力,和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相比,在基礎設施、規模等上面,都無法比擬。目前的狀態基本上是在競爭中單打獨斗,現實上形成了資源虛耗、人才虛耗的局面,不能有用的形成規?;洜I。同時,受基金等方面的瓶頸限定,使得許多高、精、端技術不能很快轉化為生產力走向市場,還談什么做大做強? 進入15強的企業,無一例外的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壯大的資源上風。這些資源上風有些是天賦就有的,有些是壟斷性產業,根本不存在競爭,可以說進入500強是順理成章的,假如具有13億人口市場的壟斷性產業活著界上都排不上號的話,只能說明中國的經濟不是一樣平常的落后了。不能由于進入了500強,就注解這些企業做的就是大就是好,由于起跑線不同。中國不乏很良好的民營企業和私人企業,但從簡單的做大做強的概念上來和世界500強來比較,沒有5年以上的整合努力過程,恐怕仍然很難和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比肩。(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實習生陳曉芬)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