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政策已取消 中國半導體產業何去何從
7月14日,中美在日內瓦正式簽署“中美關于中國集成電路增值稅題目的諒解備忘錄”,公布取消退稅政策,中美半導體稅收政策爭端終于得到解決。而同時在中國半導體業內,也引起了高度關注,退稅的優惠政策不再有,中國半導體產業何去何從? 盡管退稅政策的取消會給中國半導體企業帶來短期的不利影響,但是賽迪顧問半導體咨詢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柯認為,中國半導體18號文件里關于退稅的相干內容的確與WTO條例有沖突,此次的備忘錄是解決這個題目的最好效果,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基礎已經形成,退稅政策的取消不會給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致命危險。 政策之變 根據備忘錄,中方將于2004年11月1日前調整國產集成電路產品增值稅退稅政策,取消“即征即退”的規定,2005年4月1日正式實施;諒解備忘錄簽署前享受上述政策的企業及產品可繼承實行“即征即退”政策直至2005年4月1日;中方將于2004年9月1日前公布取消國內設計國外加工復進口的集成電路產品增值稅退稅政策,200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之前,美國有關方面一向認為,根據中國的稅收政策,中國對國內半導體生產商所征收的稅款較少,因17%的增值稅中最高有14個百分點將作為退稅予以返還,而面向中國的美國集成電路出口商所付出的稅款是中國生產商的5倍,該稅收政策還使得設計集成電路的美國公司處于不利地位。 在備忘錄簽署之后,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也于7月15日稱,美國結束了針對該政策向WTO提出的抗議。半導體產業協會會長FrankScalise指出,增值稅退稅政策是中國在2001年12月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制訂的,而且中國已經在賡續采取措施令其法律和法規吻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關于半導體的稅收政策是在1999年制訂、2000年頒布的。根據WTO條目和法律專家的研究來看,該政策確實與WTO有肯定抵觸。李柯透露表現,假如美國將訴訟進行到底,中國輸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這次以磋商的情勢簽署新的備忘錄是最好的效果。 短期影響 半導體是一個國家高科技產業的緊張部分,當初18號文中的增值稅退稅的規定,就是為了扶持和鼓勵中國半導體的發展。 半導體扶持政策在許多國家都存在,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都離不開當局的支撐。在美國,舛錯半導體企業征收增值稅,只有消耗稅,而在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半導體企業的增值稅也僅在3%-6%之間。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原先17%的增值稅的確過高。 一項政策的變動,難免會帶來肯定的影響。分析師透露表現,隨著對本土企業優惠的退稅政策的取消,在中國國內生產半導體的企業的相干現金收益將會在2005年至2010年受到影響。而政策的不確定性還會讓投資者產生質疑,影響近兩年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資。 不成大礙 盡管有短期影響,但是拉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本政策沒有改變,因此,退稅政策的取消不會威脅到中國半導體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國目前已有完整的半導體基礎,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中國足夠的半導體人才以及配套環境都是越來越完美。而最能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緊張因素就是,中國的半導體需求偉大。到2008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市場,這足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到中國,而不是完全靠18號文件的勾引力。因此,有分析師認為,18號文件不過是催化劑,中國的團體產業環境和基本扶持政策照舊沒有改變的。 中芯國際消息談話人也對記者透露表現,中芯國際在中國建廠是基于重大的市場需求、成本的上風、充沛的工程師人才庫、地理上更接近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以及具有吸引力的半導體產業投資環境等因素,取消增值稅退稅實質上并不會影響中芯國際的財務績效以及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 如今,業內最關注的就是中國將制訂什么樣的新優惠政策,要更好地扶持中國的半導體企業發展,就必須制訂出吻合WTO規則的新政策。賽迪顧問李柯透露表現,估計新的優惠政策很可能會加強對半導體企業資金的支撐,涉及到所得稅的減免等方面,還有就是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政策支撐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