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玩轉“對標”為銅企去產能出巧招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步入了去產能的進程。銅,正是多個產能過剩行業中的一個。專家認為:當此之時,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來化解產能過剩,以實現中國經濟新的再平衡。但是,經過國家前幾年的積極指導,純粹意義上的落后產能在銅行業已基本鐫汰完畢。銅企面臨更為迫切的題目是如何適應供應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規避同質化競爭,實現自身的優化與升級…… 1月,國際銅價挫至2009年5月來最低,金屬市場寒冬連續,礦業公司的經營底線面臨挑釁。 去年12月1日,為相應供應側改革,包括江銅在內的十家銅冶煉主干企業聯合發布減產倡議書,初步確定江銅今年削減8萬噸銅產量。 當然,在行業深度調整期,僅僅寄托減產不可能改變近況。更多的,照舊必要銅企自身的優化與實力的提拔。 國內最大的銅生產商——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在剛剛結束的江西省兩會上,將2016年視為該公司平穩“過冬”的攻堅之年,要求通過對標等管理手段做好新一年的“加減乘除”法,提拔市場競爭力,加強行業話語權。 江銅以世界礦業前五強為目標,為縮短差距,他們選擇最影響經濟效益的關健指標,全球比對,確定改動目標,全員集智,層層提拔,賡續刷新紀錄,創造新的標桿。對標如一根綿長的絲線,牽動著江銅轉型升級的脈搏。 完成比“難”更難的事 2013年,是江銅對標元年,也是此輪結構調整、行業寒冬的起點。通過認真審視國內形狀勢與自身優劣勢,江銅提前意識到悄然逼近的偉大危急,將提拔發展質量和紅利能力列為當務之急。 冶煉環節是江銅對標的起點。2013年,在對全球75家冶煉廠和84家精煉廠的指標進行梳理比對后,江銅第一份對標“義務表”出爐,表上16個重要對標數據具有統一共性:難以撼動,直接影響效益。 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這近乎是難以完成的“難事”。經過近30年的努力,彼時的銅冶煉回收率、銅冶煉綜合能耗等緊張技經指標已經達到世界較好水平;總硫行使率、復水行使率等指標也步入先輩行列;伴生金屬回收水平上風顯明,其中硒、碲、錸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1/20、1/8、1/20……再前進一步,看似都困難重重。 但是,下定決心邁出這一步后,原來是如此的不同。 江西貴溪冬日的嚴寒籠罩下,貴溪冶煉廠卻再也難以看到曩昔蒸汽外排導致的繚繞“瑤池”。 為配合對標指標“銅冶煉綜合能耗”指標的提拔必要,這里本來的氣流干燥機被替換為國內最大的、清潔無污染的蒸汽干燥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蒸汽,除了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干燥精礦。廠里的蒸汽再也沒有虛耗了。更緊張的是結束了重油干燥精礦的歷史,僅此每年節約6000多噸重油,使得生產更加清潔經濟。 50歲的魯春喜在蒸汽干燥機投入使用后走立刻任,成為專職的精礦“干燥師”,保證干燥機的正常運轉率,間接保駕標桿指標是他的重要義務。他,必須重新學習。 在老魯猛啃“硬骨頭”的同時,老班長李金樑也為同樣的事情犯愁,他得想辦法降低陽極爐重油單耗,使“銅冶煉綜合能耗”指標在他這個環節有所降落。 雖然“義務表”上統領是16個標桿指標,但每一個拿出來都是一個體系的工程,數千員工都直接、間接背負義務。對標,攪動了所有人。 再難的事,走對了,統統就順了。 魯春喜將干燥機的運轉率成功保持在99%以上,天天干燥精礦4300多噸,成為車間首席技師,他牽頭實施的技改已經申報國家專利;李金樑和同事們成功將陽極爐重油單耗降到噸銅5公斤以下,超過了日本東予廠最好水平,每年節約運行成本4050萬元,他也成為公司級標桿班組班長。按他們的說法:對標,重新燃起了人生中第二次創業的激情。 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冶煉環節成功對標后,江銅將對標向全產業鏈延長。 江西德興冬日的清晨,一絲陽光穿過白雪覆蓋的廠房,打在國內第一臺立式自磨機上。滾動的球磨機里,本來的黃金同伴“礦石與鋼球”變成了“礦石與頑石”。頑石,又叫難磨礦石,本該是特別很是讓人頭疼的“煩人家伙”。用它們代替鋼球磨礦,江銅收獲了節約鋼球消費、電耗,進步銅回收率,降低產品水分等多重收獲,單銀山礦業一家每年就可測算效益達500多萬元,可謂“點石成金”之舉。 江西南昌在江銅展廳,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的客人為江銅納米克公司生產的熱電產品所吸引。使用該裝配后,可將汽車運行中產生的尾氣熱能回收發電,知足汽車電路和空調所需。通過與國際最先輩偕行的數據比對,納米克公司反復試驗,成功將產品的性能穩固住,并可節油5%到10%。其中的元器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 三年對標,三年蝶變。數據成為江銅綠色能力國際一流的最好佐證。 與比對標前,江銅銅冶煉回收率指標由世界第5上升到世界第1;總硫行使率指標由世界第16上升到世界第5;僅通過銅、金、銀回收率、渣尾礦含銅4項指標的大幅優化,就可同比2012年多創造經濟效益13億元。其他諸如礦山選銅回收率、銅精礦品位等技術指標也賡續創近年新高。 分外是噸銅冶煉新水消費、總硫行使率等環保指標的提拔,更彰顯了江銅綠色發展的理念。近兩年,江銅削減新水用量達1300萬噸,相稱于節約了一個西湖水量。 伴隨對標,江銅積極的由技術應用型企業向技術發明型企業轉型:28模圓盤澆注機國產化改造歷時3年終獲成功,打破“洋技術”壁壘,已向包括紫金銅業在內的5家偕行輸出;拓寬競爭維度,漂亮地完成俄羅斯銅業卡拉巴什銅廠、菲律賓PASAR冶煉廠等國際技術援建項目,為對接“一帶一起”戰略、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占上先機。 行進在“綠色對標”這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上,江銅的方向越來越清晰,腳步越來越自傲。 “對標三年,回想起來,就是公司在加減法組合運用的過程,加的是實力、是質量、是效益,減的是能源消費、是環境影響、是悲觀情緒。將來,我們信賴本身可以做得更好?!?br> 記者手記:找到契合的路徑,“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還能做得更好”,就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自傲、一種精神。 對標,其實很尋常,比對然后趕超。但是,對標,確實給江銅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也行,這就是在對的時機上用了對的管理路徑。 加速國際化,對接“一帶一起”是當前礦企面臨的龐大機遇。而行業深度調整,價格逼近成本,又使礦業面臨生存考驗。 特別的歷史階段,戰略的創新、模式的更替,都必須以合時的管理創新為前提。面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互聯網浪潮的沖擊,江銅每一項管理創新都以進步競爭力為前提。恰當、恰好,成為江銅評價管理創新的緊張標準。 譬如對標,不管價格如何轉變,始終以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技術和成本,生產出知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并持續增長競爭上風,才是江銅對標的根本目的。從這個意義上,江銅所謂的“標”,就是市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標,科學合理地配套考核,確保了每個崗位都在“做精確的事”,每名員工“精確地做事”。將所有員工創造的熱情周全點燃,讓每小我心中有了被追趕的焦慮與前進的迫切,有想要轟轟烈烈創業的激情,才能將一個個本來看似難以撼動的關鍵技術指標賡續刷新紀錄,躋身世界最優行列。這,或許是當前浩繁大型國有企業更加必要的精神內核。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