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
                • logo
                •          
                    出口退稅調整“蜜罐”打破之痛
                    時間:2017年12月26日信息來源: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點擊: 加入收藏 】【 字體:

                    從去年12月16日開始,紡織品等傳統產品報關出口,只能拿到下調以后的退稅率,為此企業至少損失2個百分點以上的毛利。對此,深圳深新紡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惠君內心的一筆帳特別很是清楚:“我們公司一年出口額為7000萬元,由于這次退稅調整,一年將削減收入140萬元?!比ツ?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曾發出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關照,對企業在12月15日后報關出口的貨物,執行調整后的退稅率。此前,2004年紡織品出口退稅已經下調4個點。
                      去年以來,中國積極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通過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限定高能耗等初級產品的出口,數十個行業退稅率下調2%至8%不等,部分行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實施,今年初則已周全執行。這是繼2003年下調退稅率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調整。
                      
                    政策有保有壓
                      據記者了解,這項從去年底開始實施的出口退稅改革,涉及行業浩繁,完全取消出口退稅政策的就包括,“除鹽、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屬類礦產品,煤炭,自然氣,有色金屬及廢料等金屬陶瓷;25種農藥及中心體,部分制品革,鉛酸蓄電池,氧化汞電池等”,此外將陶瓷、部分制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稅率分別由13%降至8%和11%;將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5%、8%和11%;將紡織品、家俱等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將非機械驅動車(手推車)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稅率由17%降到13%.同時,為鼓勵高技術產品出口,將有龐大技術裝備、部分IT產品和生物醫藥產品以及部分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出口的高科技產品等,出口退稅率由13%進步到17%;部分以農產品為質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稅率由5%或11%進步到13%.退稅率的有升有降,充分表現了政策的有保有壓。
                      我國從1985年開始執行出口退稅政策,對加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外貿體系體例改革和出口增加發揮了緊張作用。但在外貿出口快速增加的同時,出口欠退稅題目越來越緊張,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歷史的舊債
                      據統計,2002年底,中國累計出口退稅欠款高達2477億元。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的退稅欠款,給中間財政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還款壓力。早在2003年,財政部、發改委、商務部和稅務總局等相干部門經過共同醞釀,提出了旨在由中間、地方和企業共同分擔這一壓力的解決方案。經過數月的討論,此方案最終在昔時10月10日國務院召開的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工作座談會上得以確定。
                      為什么在曩昔幾年內,出口退稅的欠賬越積越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指出,外觀上看,其成因是中間財政安排的出口退稅資金不能知足出口貿易增加的必要,但從深條理分析,是由于出口退稅機制不合理。據了解,1994年稅制改革之后,在增值稅的征收環節,是中間財政與地方財政按照75%∶25%的大致比例進行分成。在出口環節,卻是中間財政負擔了悉數退稅,地方當局不承擔任何退稅責任。近幾年中國外貿出口大幅度上升,年均增幅達30%以上,再加上出口退稅率普遍上調,出口退稅額也在賡續上升,使得中間財政付出壓力加大。
                      2003年因為出口欠稅緊張,國家出臺了近年來最龐大的一次退稅機制改革。這次改革是涉及財政、外貿等諸多方面的龐大體系體例調整,重要內容:一是對出口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2003年10月起出口退稅率平均下調3個百分點,由15.51%調整到12.51%。二是加大中間財政對出口退稅的支撐力度,即往后中間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耗稅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稅。三是建立中間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新機制,從2004年起,對超基數部分的應退稅額,由中間與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別負擔。四是結合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推進外貿體系體例改革。五是累計欠退稅由中間財政負擔。
                      2005年8月,為減輕地方財政壓力,國務院再次對出口退稅政策加以調整:國務院批準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稅基數不變,超出基數的部分中間與地方的負擔比例由75∶25調整為92.5∶7.5。同時,改動出口退稅退庫體例,悉數出口退稅改由中間同一退庫,響應取消中間對地方的出口退稅基數返還,地方負擔部分年終專項上解。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大大減輕了地方當局財政付出的壓力。從2005年至2006年9月,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有關微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大多是調低或者取消資源性產品出口的退稅率,如汽油、煤炭、礦物、有色金屬、皮革類質料等。
                      
                    出口結構調整是出路
                      業內專家分析,2003年和2006年兩次出口退稅政策的龐大調整,其實質是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漸漸降低因為長期以來過于依靠出口對相干產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削減貿易風險,調節高額順差狀態,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出口大省浙江為例,2003年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產品結構調整的影響較為顯明,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比重從2003年的37.3%降落到2006年1-9月的30.1%,機電產品比重由34.4%上升到41.5%,機電產品成為浙江省出口第一大類商品,高新技術產品比重由5.0%上升到10.0%。當然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是退稅政策、其他外貿政策、市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退稅政策調整對調節高額順差狀態及出口增幅等方面沒有較顯明的成效,出口總規模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出口總額以每年增加三成的速度連上臺階,2004年突破500億美元、2005年突破700億美元,2006年則達到1000億美元。
                      專家認為,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外貿模式已基本形成,應變能力有了極大的進步,自立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對當局的過度依靠思想已有顯明改變。退稅政策調整對出口總體的影響遠不如國際貿易摩擦風險、人民幣匯率的轉變等影響大??梢灶A期的是,退稅政策調整后,紡織品出口比重將進一步降低,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將有所進步,出口商品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這也是國家政策調整所期望收到的成效。因為改革是一攬子的,在降低退稅率的同時加快了對企業原來退稅欠款的償還速度,因為目前全國歷年累計欠退稅已基本還清,增長了企業資金,在肯定程度上減輕了對出口的不利影響。
                      
                      影響·產業
                      紡織業:利潤月減3億元
                      國家五部委去年下達的《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補充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關照》中,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低為11%。
                      根據有關數據,2005年國內紡織品出口總額為440億美元,出口退稅額粗略估計約為194.6億元。2006年1-7月,國內紡織品出口總額同比增幅為18.65%,預計第四季度紡織品出口總額在130億美元,若退稅率維持13%,出口退稅額約為57億元,下調至11%后,第四季度出口退稅額將削減8.8億元。國泰君安行業分析師李質仙認為,紡織品退稅率下調2%,在政策實行后的每個月大約會削減行業利潤3億元。
                      中國第一紡織網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表現,從長遠發展看,國內市場將是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依托。畢竟,任何長期依靠國際市場的國家都很難維持長久的出口增加率。據海關統計,2006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為913.62億美元,同比增加24.66%,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累計為316.42億美元,同比增加18.9%;服裝出口額累計為597.6億美元,同比增加28.3%。種種數據注解,再想通過大比例進步出口額來帶動行業增加將日益困難。
                      企業不得不面對兩個選擇,一是生產產品在國內消化,二是將新增設備低價轉讓,自立鐫汰新增落后的產能。然而,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兩難的抉擇。因此,行業最終將回歸到正視發展國內市場這一軌道上來。所以,有關方面應從鼓勵內需、削減儲蓄、支撐品牌運作策劃等方面做文章,促使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盡快在內銷市場方面有更大的作為。而出臺鼓勵消耗的實質性行動應當成為下一步促進內需政策中的關鍵題目之一,這也是減緩紡織行業日益凸起的產能過剩矛盾的最佳途徑。
                      
                      
                      對策·企業
                      費盡心機“消化”“損失”
                      “出口退稅率早在2004年1月1日就曾經調整過,紡織品從14%降落至11%,降落了3%;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17%降落至13%,降落了4%。這一次紡織品出口退稅率降落2%,我們企業早故意理預備。和2004年相比,如今紡織行業的成本上升了大約20%”,山東魯怡集團董事長王鳳章說。
                      寧波維科聯合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良根對出口退稅稅率下調透露表現了認可:“退稅率下調,不僅有利于促使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進步產品價格,進步加工深度,也有利于改變目前國內紡織業的低價競爭局面。中國企業不能再在價格上‘本身打本身’了。出口稅率下調,就是逼迫企業來‘消化’掉這部分成本,讓那些靠低價競爭的企業難的生存?!表n良根認為,因退稅率降低而增長的成本,由外貿公司、工廠和國外客戶三方各承擔一部分,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出口退稅政策是公開的,國外客戶都知道退稅率降低了2%,因此,企業完全可以向客戶提出加價要求?!熬S科”會根據不同產品、不同地區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要在進步服務質量、開發產品品種上“跟上去”,這也是“維科”作為大企業的上風。
                      王鳳章則透露表現,一方面,對于退稅率下調增長的成本,將由企業和國外客戶共同承擔。根據目前情況看,有的客戶樂意完全承擔這部分成本,有的客戶樂意承擔60-70%,剩下的部分則由企業本身消化。另一方面,從今年起,“魯怡”要找幾個公司幫助開發內銷品牌,如今已經開始動手策劃這件事了?!拔覀円苍疾爝^國外市場,但是發如今國外建廠難度很大。在國內市場做本身的品牌雖然也不容易,比如至少必要兩三年的培育期,建立販賣網絡也必要很大投入,但是,再難我們也要做本身的內銷品牌。另外,我們對開發高科技項目,進行多元化運作也很有愛好”,王鳳章說。
                      
                      
                      對策·地方  
                      浙江:改善出口商品結構
                      來自浙江省經貿委果新聞表現,浙江省受出口退稅影響最大的是紡織企業。在出口規模最大的紹興,就有1729家企業受到退稅率下調的影響。按照目前浙江省出口商品的規模和增加趨勢靜態分析,這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會使去年年全省工業企業削減退稅收益30億元左右。
                      鋼材、未鍛造的銅及銅材也是浙江省出口額較大的商品,各占出口總額的1%左右,此次出口退稅率下調2-8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為削減出口退稅率調整帶來的損失,浙江很多企業已經在與外商會商,預備進步報價來沖抵損失。事實上,以往下調退稅后,浙江省企業也沒有出現預期“理論值”所表現的損失情況,由于企業已采取了進步售價和控制成本等減損措施。比如2004年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4個點,但現實上昔時整個紡織服裝行業毛利率同比降落不到1%,到第二年毛利率已維持平穩。從長期看,企業必要進步產品附加值才能保住利潤水平,不過短期內進步報價也是有用途徑。
                      有關專家認為,退稅政策調整對浙江省出口的影響作用正在削弱。但可以預期的是,這一調整將使浙江省出口商品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紡織品比重降低,而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比重進步。
                      
                      山東:把握國際制造業轉移機遇
                      據山東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出口退稅率的結構性調整,全國統算賬相稱于綜合退稅率下調了3%左右,對山東省來說,大宗主干商品出口退稅率普遍下調,退稅收入削減了幾十億元。山東省退稅率較高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小、比重低;退稅率普遍下調的紡織服裝、輕工產品和煤炭等資源性產品占較大比重,退稅率下調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將顯明大于江浙滬等沿海其他省市。
                      該省外經貿廳負責人介紹,這次退稅率調整,雖然短期內會給部分企業和部分產品帶來不利影響,但長遠來看有利于調整出口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該負責人透露表現,要按照省委省當局的要求,配合有關部門緊緊把握新一輪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充分行使半島制造業基地品牌,積極承接國外分外是日韓兩國的船舶、汽車零部件、電子、通信等制造業轉移,培植新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出口龍頭企業。加快行使外資對國有企業進行改組、改造,重點推動國有企業進行改組改造,重點推動國有大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合資、合作。
                      這位負責人認為,對于紡織品出口大省來說,一個迫切的義務擺在面前,那就是盡快進步山東省紡織服裝出口產品的加工檔次和附加值。擴大紡織服裝出口關鍵要在樹立品牌、培植名牌上狠下工夫,加強國際競爭力。
                      
                    短評
                      體系體例的疑心
                      作為一種國際慣例,同時根據WTO規則,各成員國可以對本國出口產品執行退稅,但退稅的最大限度不能超過出口產品在國內已征的稅款。在此范圍內,各成員國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必要和國家財政承受能力,確定恰當的出口退稅水平。中國自1985年開始執行出口退稅政策。
                      隨著我國出口退稅規模賡續擴大,國家安排的出口退稅資金越來越左支右絀。來自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表現,到2002年末,全國累計應退未退稅額高達2477億元,僅2002年新增出口退稅欠款就有750億元。雖然在2005年底針對出口退稅拖欠緊張的題目,中間財政去年加大了出口退稅力度,追加出口退稅資金750億元人民幣,也僅僅剛剛好還清2002年曩昔的歷史舊賬。國家財政所分配下達的出口退稅指標,遠遠不能知足現實必要。出口欠退稅的雪球越滾越大,對中間、對地方、對企業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
                      值得細致的是,現行增值稅分配體系體例是產生出口欠退稅題目的緣故原由所在。新的出口退稅政策下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行業轉變。出口退稅和出口增加的矛盾給中間財政的壓力也會有所緩和,不過,要根本改變這個矛盾關系,還必要更深條理的稅制改革。

                      名詞詮釋
                      出口退稅
                      
                      出口退稅指出口企業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貨物,除另有規定者外,可在貨物報關出口并在財務上做販賣后,憑有關憑證按月報送稅務機關批準退還或免征增值稅和消耗稅。對出口產品執行退稅政策是國際慣例,是國家支撐外貿出口的緊張手段。我國從1985年開始執行出口退稅政策,此后,分別于1994年、2003年、2004年、2006年進行過龐大改革。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浙江省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玉環網站
                      首頁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行業動態 產業預警 標準文本 標準化工作 材料行情 展會信息 政策文件 資料下載 聯系我們 免费一级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_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不要_精品亚洲AⅤ无码午夜在线

                        <video id="jdxx7"><ol id="jdxx7"></ol></video>

                                  <pre id="jdxx7"><ol id="jdxx7"></o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