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所黃金年成交首超1000噸
至昨天收盤,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金交所”)今年黃金現貨品種(現貨與T+D延期交收交易合約)統共成交1007.109噸,總成交金額1562億元。這是金交所成立4年來年成交規模首次突破1000噸大關。業內人士估計,在有形交易模式的范疇內,1000噸的現貨品種成交規模在全球都為數不多。 近年來,金交所先后推出了黃金延期交收交易(T+D)、夜市交易,今年10月30日又推出了白銀交易品種。正是在漸漸的功能完美中,交易所的成交量賡續攀升,去年全年黃金現貨品種總成交906噸。 金交所在2002年10月成立,適逢黃金20年的熊市結束之際,為國內金礦和用金企業及投資機構提供了完美的服務系統。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和金田礦業服務公司(GFMS)聯合推出的報告,2006年上半年全球黃金投資總需求增加75%。我國2005年珠寶市場販賣總額約1400億元,較2004年增加15%以上,僅次于美國,已成為世界珠寶首飾的第二大消耗國。10月31日在中國首發的《鉑鈀年鑒2006》中文版提供的信息注解,中國已成為全球鉑金首飾消耗量位居世界首位的國家,消耗量占全球總量的44%。 在《鉑鈀年鑒2006》的發布會上,金交所副總經理沈剛還吐露,交易所正在進一步為引進海外會員、降低交易門檻至100克而積極努力。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