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銅價漸漸接軌 補漲行情將告一段落
因為內、外盤銅價比值的緊張扭曲直接導致國內銅供給嚴重,致使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滬銅期價睜開了一波較為顯明的補升水行情,近月合約上漲幅度達到5000元/噸,遠期合約上漲幅度雖較近月為少,但也接近4000元/噸。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補漲,目前內、外銅比價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筆者認為這極有可能預示著滬銅這波補升水行情將告一段落。 前期因為受政策調控影響,致使國內銅現貨販賣價格較進口銅到岸成本價低5000多元/噸。如此偉大的逆差顯然是貿易商所無法承受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襲擊了貿易商進口銅的積極性,也使國內進口銅的數量由前期的每月12萬噸左右降落到目前的7、8萬噸。進口銅數量的銳減直接導致了國內銅市場的供給不足,并且國儲在去年12月7日之后拋銅計劃的"石沉大海"也在肯定程度上加劇了這一供求嚴重的局勢。隨著時間向年底的后移,國內消耗企業在苦等銅價下跌無望的情況下,備庫、消耗的欲望被一點點激發,因此在這種因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銅價上漲需求終于在去年12月中旬被引發了,滬銅0601合約在15個交易日左右的時間里上漲幅度竟然達到5000元/噸,銅價在如此短的時間段有如此大的漲幅實屬罕見。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是市場在對國儲調控銅價失效后自覺的一種修正舉動,將內、外盤銅價修正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比值區間顯然是這種市場舉動的最終期望。而從目前的情況看,至1月11日國內現貨銅販賣價格已經達到46000元/噸,這個價格相較進口銅到岸成本價已經略有紅利,也就是說目前內、外盤銅價的比價已經到了一個足以吸引進口的比值區間。而隨著后市進口銅數量的大幅增長,國內銅供求局勢的改善,這波由供給嚴重引發的補升水行情的上漲動力也必將趨于衰竭。 然而內、外銅比值漸漸恢復正常水平是否就意味著滬銅期價將很快步入跌途呢?筆者認為這倒未必。雖然滬銅因為內、外銅比值的恢復失去了因補升水而上漲的動力,但卻仍然存在跟隨國際銅價上漲的可能。 但是,雖然目前國際銅價仍呈現顯明的上漲趨勢,但有些前期支持銅價的因素正漸漸轉化為潛在的利空,這種狀態仍應該引起投資者充足的正視,由于當前的銅價畢竟運行在牛市行情的末期,隨時都存在下跌的可能。其中最緊張的兩點是倫敦銅現貨升水的持續降落和庫存的持續增長,在近段時間里倫敦銅現貨升水已由前期的150美元/噸以上降落到目前的115美元/噸以下,而庫存也由前期的6萬多噸增長到目前的10萬噸以上,并且這種增加的趨勢仍在連續。雖然這種轉變目前尚不足以對銅價形成致命的襲擊,但這足以注解前期全球銅供給嚴重的狀態正漸漸得以緩解,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前期對銅價形成支持的因素正漸漸變化為對銅價上漲的制約因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要時刻防范銅價隨時可能出現的回落。 綜上所述,隨著內、外銅比值的漸漸恢復,滬銅期價本輪補升水行情基本將宣告告一段落,雖然這并不預示著銅價走勢將很快逆轉,但倫敦銅現貨升水的持續降落和庫存賡續增長的趨勢仍然應該引起我們充足的正視,由于在目前狀態下,即使銅價的下跌不是轉勢,而僅僅是階段性的調整,其回調的幅度也將比較可觀。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逢高減磅多單回避風險將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協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